控制职能是任何管理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一个职能,尽管现代管理学对各类组织管理职能的分类众说纷纭,有四职能说、五职能说、七职能说等不同提法,但大家对计划、组织、控制这三项职能分类的意见却比较一致。无论计划制订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这就需要控制。控制就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1]。简言之,控制就是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手段监测计划的运行情况,并对出现的各种偏差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工作能与计划一致。现代管理学认为,控制职能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为实际工作确定标准;第二,用标准去衡量实际工作;第三,采取行动纠正工作偏差。归结起来,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搜集信息、纠正偏差这三部分。相应地,控制的过程也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一是确立标准,包括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重点、制定标准;二是衡量成效,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三是纠正偏差,包括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们也常用“监控”来替代“控制”。正像企业管理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那样,高校的教学管理也必须有教学质量监控。在前面第四章第一节已经讨论过,教学质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和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质量观探讨教学质量,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教学质量,其概念是不同的。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教学质量就是“目标适切质量”,即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育教学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以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质量标准为准绳,衡量和分析实际教学活动与预定目标和标准的偏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预期目标和标准的达成。可见,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上就是监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其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科学的途径和方式,搜集、处理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依据反馈信息把教学全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尽可能地监控起来,解决、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而使受控对象的行为满足施控者的期望,通过过程的质量保证结果的质量。教学质量监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二是选择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并评价其符合标准的程度;三是分析实际教学质量与有关质量标准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四是根据差异及其原因制订改进计划,采取改进措施。
正如本书第一章第二节所述,TQM理论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和全方位性。这种全方位质量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内容、全要素的质量管理。TQM所管理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一切质量要素——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的管理为基础,对成本、价格、利润以及数量、交货期等进行综合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的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就要进行全要素的质量管理。
二是全企业、全员的质量管理。TQM不仅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的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包括整个公司组织内务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质量活动。或者可以这样说:TQM对整个公司组织的影响涉及在管理上和技术上开展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活动,而这种质量活动是公司上层管理部门和营销、工程、生产、工业关系、售后服务以及质量管理等部门的基本职责。这种影响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很多公司来说,今天对提高质量的要求大多数来自于以检验与试验为中心的传统质量控制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2]。显然,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TQM是全企业、全员的质量管理。要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就需要由企业内外许多组织和部门来共同努力,需要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那种认为质量保证只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的甚至认为仅仅是检验部门)的事情的看法,是十分错误和片面的。所以,不能把产品质量的问题归结为某一部门、某一环节或某个人员进行管理,而要从全企业、全方位、全员性的高度看问题。企业内所有的主要部门都必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上至厂长(经理),下至工人,人人都要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个个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
三是全过程、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作业),到销售、售后服务这样一个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来解决各种质量问题[3]。
(一)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都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体现在:
(1)质量监控主体较单一。在高校中,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主体)体系,应该是校、院(系)、系(教研室)三级组织分层负责,各部门相互协同,并做到全员参与。但实际上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却比较缺位,担当此责的主要是教务处,院系并没有真正行使质量监控职责。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教务处一个部门是无法胜任的,还需要学工、招生就业、人事、财务、后勤等多部门协同。但由于教学中心思想不牢固、管理体制未理顺,各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相互扯皮、推诿责任、多头管理和真空管理的现象。
(2)质量监控制度和方法不够完善。高校往往过多关注如何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制定了许多有关的规章制度,但是许多制度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有些还表现出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等现象。尤其是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形势和学分制改革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如一些高校缺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条例》,对各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未作目标要求、人员要求、职责要求[4]。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仅限于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随机听课等,且基本上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缺少一些措施得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师生自觉行为,缺乏监控反馈环节与评价调控机制。
(3)质量监控内容和范围不平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学校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严格,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监控则比较松懈;二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较多,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较少;三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抓得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风的监控抓得松;四是对终端把关和结果评价较重视,对过程监控和形成性评价较轻视;五是对学生知识的考试考核比较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有效办法;六是规范、约束有余,而导向、激励不足。
(二)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高校整个教学活动和过程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以TQM中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思想指导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其质量监控也应该是全方位的。因为教学质量是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关的概念,教学活动是一个与学校所有成员有关的活动,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建立在全员参与和多部门协同之上,通过多元监控主体、采用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学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评估、监督和调控。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性主要体现在:
(1)监控主体的全员性。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不是教务处和几位领导的事情,而必须实行有组织的全员管理,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心教育教学、个个做好本职工作、全员投入质量管理监控的局面。在高校行政组织系统中,校长下面设有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其中教学管理系统处于核心地位;其他管理部门都应该围绕教学中心,服务于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如人事部门要做好教师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要做好教学经费的预算与管理工作,政工部门要做好对师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后勤部门要做好对教学保障系统的管理工作等。
(2)监控内容的全面性。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把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涵盖到所有对教学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上。教学体系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各因素的质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质量。只有加强对这些要素(监控内容)的全面质量监控,才能保证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3)监控过程的全程性。教学质量是各教学环节质量的有机整合,教学质量监控应是全程的,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及时的监控。监控过程的全程性要求:一是将教学质量监控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学的其他环节,贯穿于从招生到学生就业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二是从教学的主要因素延伸到教学的相关因素,对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信息、内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三是从对教师的质量监控延伸到对学生的质量监控,不仅要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答疑、考试评分等的全过程监控,而且要抓好对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训练、考试等的全过程监控。
(4)监控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监控途径和方法是否合理、完善、简便、灵活和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监控的结果和成效。只有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借鉴TQM方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科学方法,借助网络化手段,才能获取全面的教学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