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机理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机理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马克思也指出:“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感觉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但物本身是对自身和对人的一种对象性的、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机理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机理

诞生于我国先秦时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经典表述,一种协调美好的存在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序列: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1.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从自然本体来说,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自然是人化的环境;从生存本体来说,人类和社会存在形态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结构要素。人与人的自然界是双向、互动、持续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人类遵循天道而复归人道的过程。这样,人与自然、社会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活世界变成一个和自然界联系紧密的生成过程。人类一切生产和交往活动都深刻影响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限制人类过度开发、掠夺自然,使自然生态免于崩溃。胡锦涛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因此,通过科学而合理的土地开发,有步骤、有节制的资源利用,重复性、再生性的物质制造,使人类活动不至于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原则。

2.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公正相结合的问题。在社会开放进程中,尤其是在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进一步改变人类自身和外部世界的面貌。科学技术越是向前发展,社会越是走向开放,外在于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越是深刻影响人的完善和进步。这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效率中有公平,公平中有效率,即公平效率化、效率公平化、公平效率内在化,走节约资源,节省成本集约型发展道路。正如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7]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

人文生态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有机整合的产物,呈现“格塔式”结构系统。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人。从人类主体角度看,人是社会存在物,人与人结成一定的生产、交往关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就是这些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产物。而且,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处于一定文化价值体系当中,由此形成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也要和自然环境发生关联。自然界就是这个社会生态生成过程的媒介,没有这个媒介,人的生成就会中断,也就可能断种或绝种。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在对待“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关系问题上,就存在把人与环境分裂开来的重大缺陷,没有看到人类改变环境过程中,环境的修复、调节能力却是有限度的。当人类的发展超越了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时,环境就不再是创造人了,而是危害人、毁灭人了。从主体意识的能动方面来看,人文生态环境是否协调,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及其运作机制是否协调,也成为自然生态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P.鲍尔认为:“经济的成就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倾向和态度,取决于社会、政治体制及其所在的安排,取决于历史的经验,而在较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联系、市场机会和自然资源。”[8]马克思也指出:“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感觉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但物本身是对自身和对人的一种对象性的、人的关系。”[9]这表明:和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物及其总和即人文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变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环境创造人”的历史与“人创造环境”的历史并不是直线型、单向性的,而是一种双向性的动态中的统一,“环境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人文社会;“人创造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和新的价值。因此,建构新的属人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利于人文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