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味小说专题的学习

京味小说专题的学习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带领学生阅读品鉴相关选文,从不同的专题选题中探寻“京味小说”的特点。“京味小说”专题教学目标是以专题的四篇小说为重点,运用以确立专题、课堂学习、论文写作交流的专题学习模式来探究“京味小说”的内涵和特点,本节课处于确立专题阶段。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评价、辨析初拟专题,提炼优化自己的专题,从而确定探究“京味小说”专题的准确方向。

授课教师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陈劲松   

评鉴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纪秋香

精彩看点

本课专题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确立专题内容。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带领学生阅读品鉴相关选文,从不同的专题选题中探寻“京味小说”的特点。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既关注学生的阅读,也关注学生的表达,在专题学习中,落实读写结合。

任务分析

以教科书中的学习材料为依据确立专题,是开展专题教学必须突破的一个课题。在最初的专题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确立专题,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能量,丰富专题题目。随着专题教学的深入,后来发现,自主确立专题,可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专题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专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专题探究能力。由此,我把“专题式教学”定位在“以读写实践活动为目的的自主探究性专题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确立专题,以此推进“专题式”学习,实现课程的“选修”功能。

“京味小说”专题教学目标是以专题的四篇小说为重点,运用以确立专题、课堂学习、论文写作交流的专题学习模式来探究“京味小说”的内涵和特点,本节课处于确立专题阶段。课前,学生通过阅读“泛读导引”文和专题选文,结合自己对“京味小说”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尝试拟定了专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评价、辨析初拟专题,提炼优化自己的专题,从而确定探究“京味小说”专题的准确方向。

教学实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京味小说”专题的学习。前面,我们阅读了“泛读导引”文《京味小说别开生面》,“京味小说”,是指洋溢着浓郁北京风情的小说。这类小说用地道的北京话讲述发生在北京城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北京的风俗文化和北京人的情感世界。本专题的学习重点是探究“京味小说”的题材内容,也可以从小说这种体裁入手探究课文的创作手法、写作特色以及相关的作家作品。同学们经过对四篇课文感受理解,深入思考,寻找四篇选文的共性和关联,初步拟定了学习的小专题。我们班同学都按照要求完成了学案。我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位同学的学案印发给大家,这五份学案能够呈现同学们的拟题思路和拟题水平。这节课,将请同学们对这几个小专题进行评价、修改,希望能够借此帮助同学们发现探究“京味小说”的准确方向,提炼优化自己的小专题。这节课我们沿着“依文定题,依题研文”的思路来进行专题学习。

(点评:这段导入语阐释了专题学习重点,概括专题学习经历的过程,明确本课专题学习的重点。)

师:请从学案中的前三则材料选择一个进行评价,评价重点:①凭借相关文本信息而拟定的小专题是否适当?②小专题是否关注整个专题内容?探究的是否是专题重点内容?课前小组完成了讨论,哪个小组先来评价?

生:我们小组认为有同学摘录“北京的吃”而拟定小专题不太适当。以《寻访“画儿韩”》 为例,重点是写人写事,描述的是“画儿韩”和甘子千的人生命运,而非小吃,他的小专题探究的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师:我也同意这个小组的看法。小专题“北京的吃”这个说法特别有北京的味道,但是没有探究专题重点内容,只关注了“京味小说”中的饮食现象。作者为什么要描述饮食现象,我们深入课文来分析一下。依据四篇课文,我们来请同学谈谈哪篇课文有关饮食的描写最精彩,最吸引你?

生:《辘轳把儿胡同9号》第111页的第18段,炒麻豆腐特吸引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这段文字,勾画内容要点。我们请一位同学以这段信息为例谈谈自己当初的拟题思路。听了同学们的评价,你有没有新的构思?

生:“炒麻豆腐,讲究用羊尾巴油,要放进地道的青豆,还要搁上两段炸得焦焦的干辣椒。”这说明北京人特讲究,我把小专题改成“北京人的讲究”。

师:大家说说,他把“北京的吃”改为“北京人的讲究”,改得好不好?

生:旗人老太太们是最讲究面子的,从饮食文化中体现出讲究,所以改得好。

师:我们都觉得改得好,从“北京的吃”看“北京人的讲究”,能够从描述的饮食现象看北京人的品质,从内容看实质,不仅明确了小专题的探究方向,而且探究的是专题的重点内容,可以归入“北京人”专题组。(板书:从内容看实质)开始关注“北京人的讲究”,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小专题就是“北京人的讲究”,请你们结合文本信息来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讲究”的?

生:北京人有很多讲究,比如《过年》中除夕守岁,包饺子放小钱,给压岁钱,办满月,元宵节晚上去看灯。再比如《辘轳把儿胡同9号》,旗人老太太讲究住的房子要看风水,认为“刀背儿房”不吉利。所以说北京人讲究老规矩。

生:北京城经过千年沧桑巨变,北京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讲究,比如很多北京人都好面子,所谓“怕跌份”、“死鸭子嘴硬”等都说明北京人很在意表面面子。有时候他们说得狠,心里却通常是善良的,这也有关面子问题。这个特色也鲜明地体现在这四篇课文的人物身上,比如《云致秋行状》中,云致秋当排长,有人给他送礼,他说“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这就能显出云致秋重名声,好面子,为人处世,在乎名声。

生:我和她们都不一样,我觉得北京人吃喝玩乐特别有水平。比如《过年》中的大姐夫的生活就能体现生活艺术化。他过年从初一忙到十九,初一逛遍所有庙会,初二去财神庙借元宝,又去白云观、厂甸、大钟寺等地儿。虽然他是个败家子,但仍能看出他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师:这三个同学谈的“讲究”侧重点不一样,哪个同学来帮助归纳一下?

生:她们说的讲究是不一样的。有人说的是北京人讲究老规矩,有人说的是北京人都好面子,而有人说的是北京人吃喝玩乐特别有水平,体现生活艺术化。虽然她们说的角度不一样,但都反映出北京人特别讲究的特点。

师:你的归纳很有条理。前面三个同学所谈“讲究”表现出不同的层面:北京人注重规矩礼数,注重人际关系,注重面子;讲求生活质量,会享受生活,有生活品位,也就是说咱北京人懂礼儿,要面儿,会乐儿,这就是北京人生活的艺术,体现了北京人生活艺术化的特点。对此,“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老舍用“官样”这个词语来概括北京人的这个典型特征,他说北京人有官样儿,就是有“派”,讲究体面、排场、气派。另外,北京人讲究“生活艺术”;讲究礼仪,讲究“规矩”等等。老舍说:“(清代)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遣,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沉浮在一汪死水里。”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清代的旗人风气对近代北京人的心态、习俗的影响不可低估。

评价完第一个学案,我们要感谢提出这个选题的同学,他对“北京的吃”的关注引着我们深入认识了“北京人的讲究”。另外,“从北京的吃看北京人的讲究”这个例子,还可以给我们拟题方法上的启发:从“北京的吃”切入,进一步提升认识,落在探究“北京人的讲究”上。这样,找到切入点,经过思考,再明确恰当的提升点,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进而就可以确立小专题。如果在这个小专题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认识,从“北京人的讲究”看北京人的品味,我们要精炼小专题的关键词,确立小专题“北京人的品味”为好。可以参考这种拟题的思维方式,不必拘泥于这个格式来表述小专题。

(点评:从学生发现的确立专题的问题入手,带领学生阅读专题选文,勾画分析,找到拟题偏误的根源;进而以该专题为原点拓展开来,学生谈开来的内容,既可以做这个专题学习的思路,也可以另立为新的小专题而开展学习;就此,教师归纳,帮助学生清晰了确立专题的思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专题学习探究的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也学会了怎样把自己的想法提炼出来。)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评价下一个学案?

生:我们组认为有一位同学摘录了四篇小说中的北京人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北京人的人情味。这个小专题探究的是北京人的共同特点,探究的是专题重点内容。

师:我也同意这个小组的评价,“北京人的人情味”是个优秀的小专题,拟题适当,方向明确。我想请拟出这个小专题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当初你为什么会关注到北京人的人情味?分析四篇课文后你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生:当初我在看“泛读导引”文的时候,想选“北京话的特色”为题,也想选择“北京人的感情生活”为题,但最终还是北京人的人情味更加吸引我。读了四篇课文后,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北京人的人情味。在《寻访“画儿韩”》中有一段话,“有一晚盛世元唱《失空斩》,画儿韩有事没到。孔明坐帐一段,使过腔后没有听到两声叫好,只听见一声。盛世元越唱越懈,后来竟连髯口都挂错了,招来了倒好。画儿韩听说此事,专门请客为盛世元洗羞,两人拜了把兄弟。”其实画儿韩只是听盛世元唱戏,两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是画儿韩却很重视盛世元的感受,他肯为盛世元洗羞,体现出他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情味儿很让人感到温暖,我越来越觉得在当今社会人情味很珍贵。

师:她启发我们认识到北京人重情重义,人情味是人际往来的最好的润滑剂,我也认同这是北京文化中最闪光的亮点。除了对“人情味”的认识,她拟题的过程也还给同学们什么启发?在确立小专题方面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什么?

生:她最开始就明确了专题方向,明确的探究方向为她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生:她从四篇课文中选的信息都写的是北京人的人情味,她拟的小专题把四篇文章的共性联系了起来。

生:她从课文中选择有关信息,而且分析了材料,再从中选择确立了小专题。

(点评:一位学生的示范,学生们已经体会了确立专题的思维过程,多位同学的学习借鉴,理性的思考,进一步强化了学习效果。)

师:看来,同学们对确立小专题有了一些认识。(板书:从联系看共性 选角度,明方向)下面,请同学们评价第3个学案。

生:我们组对第3个学案进行了评价。这个专题题目的中心是随着时代变迁北京人的心态、情绪的变化。心态、情绪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这个专题涵盖内容太广,不好把握。而且专题题目字数太多,所以我们组将她的题目进行了修改,题目一是“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二是“不同时代的人物特点”。

师:拟定小专题的这位同学,小组评价你认可吗?你觉得他们修改的小专题好在哪儿?

生:我认可。他们小组的修改更具有针对性。句子短了,我也觉得更好写了。

师:你认识到了自己表述不够精练,他们修改的小专题言简意赅,你可以借鉴。所以说,我们要关注这个小专题的表述问题,力求达到准确精练。(板书:表述准确精练)再回到学案上来,她对每篇课文都选取了两段信息,是为了显示人物前后心绪的变化。从人物心绪的强烈对比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时代变迁对北京人的深刻影响;如果我们探究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过年》中的信息是写二姐的。是谁让二姐受了委屈?霸道的姑母,此处信息体现时代烙印不那么明显。那么,我们再回到《过年》课文中寻找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请打开书第82页,《过年》讲述的是旗人的故事,到了清朝末年,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文有没有这样的信息显示?

生:第83页中的这句话:“父亲虽是旗兵,可是已经失去二百年前的叱咤风云的气势。”

生:我觉得这段的信息也表明了旗人走向了衰败:“一些既要脸面,又无办法的男人们,为躲避这种声音,便在这诸神下界、祥云缭绕的夜晚,偷偷地去到城根或城外,默默地结束了这一生。”

师:应该修改专题题目,并且丰富自己的选文信息,这份学案就完善了。大家的认识提示我们:这组“京味小说”可以说是近百年北京城的发展史,小说人物生活的重大改变往往能够体现时代变迁、政治风云对北京人的深刻影响。

(点评:辨析确立专题的当与不当,思与辨在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的和谐 相融。)

师:以上3个小专题通过辨析、评价,最后都归拢为“北京人”专题。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北京人就是“京味小说”的核心,选择确立北京人小专题对于这个专题学习有很重要意义。我们既可以通过分析北京人的言行举止、行事做派的特点来深入体会北京人典型性格和精神气质;也应该探寻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探究时代变迁对北京人的深刻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是元、明、清的三朝古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从古老的礼仪习俗,到传统的伦理道德,都积淀于北京人的心灵之中。在厚重的京城文化的熏陶下,北京人拥有了一些典型性格和精神气质。在关注这些共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本专题四篇小说的人物特点也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如果说北京人的讲究:老舍小说《过年》中的旗人非常“讲究”,其中大姐夫的讲究还处于“找乐”的层面,在邓友梅笔下“画儿韩”和甘子千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欣赏的阶段。如果说北京人的性格:汪曾祺塑造的云致秋的形象体现出厚重的京城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庸与调和、知足常乐、富有人情味儿等修养和性格特点。至于《辘轳把儿胡同9号》的老韩头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盲目自大、虚荣、平庸等所谓“小市民”习气。可见,北京人京味的表现不但因人而异,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关注北京人典型特征的时代特色及发展变化。

(点评:依托“北京人”专题,教师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专题学习内容确定的角度、层次。)

师:下面,同学们聚焦“北京话”小专题。我们班围绕“北京话”设题人最多,占半数。同学们的此类小专题题目大多是《北京话的特色》《地道的北京话》这一类,题目太大,过于概括,而且也不能体现专题提升点,方向不够明确,这些都不利于整个专题的学习。请同学从学案中的后两则材料选择一个进行修改。

生:有同学的专题题目是“北京话语言艺术特色”,“北京话”就是“语言”,为了避免啰嗦,我们组把题目改为“北京语言特色”。

师:修改成“北京语言特色”在表述上是精炼了,但是题目还是过于概括,我们看看如何能够改善这类小专题。下面,我们深入分析这位同学的摘选信息。《过年》中旗人的话最有京味儿。哪个同学朗读一下这几句话?

生:“他最爱花草,每到夏季必以极低的价钱买几棵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五色梅。”

“咱们旗人,但分能够不学手艺,就不学!”

“您拜年去的时候,就手儿辞一辞吧!”

“您放心,没错儿,押出去房契,可不就是卖房!俸银一下来,就把它拿回来!”

师:朗读得好,你在朗读的时候觉得哪些词语有老北京的味道?

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是俗语吧,这句话读起来特别随意,还很风趣。“但分”这个词,现在我们不说了,但读起来还是很有强调的意思。“就手儿”和“没错儿”两个儿化音,怎么读都有北京味儿。最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可不就是卖房”,如果我这么读,“可不就是卖房”,就是卖房的意思。可是这个地方说的是不卖房,所以我得这么读:“可不就是卖房”。

生:我觉得“咱们”、“您”这些人称代词也特别有北京的味道。

师:你的认识很丰富,关注到了方言土语、 口语、儿化音等具体语言形式。补充得好,又注意到了北京话中的人称代词。老北京人特别讲究称呼,您、怹老人家,在你和他的下面加个心字,透着北京人的礼数。请同学去掉刚才说到的这些特色,用现代普通话重读一遍这几句话。

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这样的北京的俏皮话太有意思了,所以我准备拟个小专题,就叫“北京的俏皮话”。

生:从北京话的儿化音品味京腔京韵。

生:从北京的方言土话看北京话的特点。

师:从北京的方言土话看北京话的地域性特色。

生:我自己修改了原来的题目,改成“北京话的发展变化”。

师:你要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话的特点,这个小专题是个深刻的小专题。同学们新拟的小专题注意到了北京话的具体语言形式,合理切入,能够显示提升,有了进步。下面,请修改第5个小专题。

(点评:在新层面的学习中,教师直指问题,带领学生围绕专题选文内容,深入阅读品鉴,比较体悟,把握住专题内容的本质;调整修改,确定出具体便于开展的专题学习内容。)

生25:小标题强调的是北京人说话的艺术,就应该在“说”字上补上引号。

师:这位同学立意很高,要探究北京人说话的艺术水平。那么,北京人“说”的艺术有哪些具体体现?请挑选你喜欢的例句,谈谈你的理解。

生:《过年》中的“好家伙,用你的银子办满月,我的老儿子会叫你给骂化了”,体现出姑母的怒火能把儿子烧化了,说明姑母火气大,蛮横霸道,也说明了父亲怕姐姐。《寻访“画儿韩”》中“就这点儿本事也上我这儿来打苍蝇吃吗?” 苍蝇很恶心,画儿韩的话是对甘子千的嘲讽:来我这儿占小便宜来了,真恶心。由此可看出北京话骂人不带脏字。《云致秋行状》:“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这是一句歇后语,还有很多大白话,体现了云致秋性格豪爽、开朗和有幽默感。

师:这位同学对这几个例句的品评准确而且生动,“骂化了”是夸张,“打苍蝇吃”是比喻,“小鸡吃绿豆——强努”是一句歇后语,这些都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体现了北京话的表现力。大家看学案,下面这段云致秋的话,作者交代是云致秋拒绝别人送礼,“婉词”,就是婉转的说辞。怎样能婉转地拒绝别人?我想请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话,大家来体会一下。

生:致秋一概婉词拒绝:“哥们!咱们不兴这个!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您拿回去!咱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当没有这回事!”

师:你在朗读的时候觉得哪些词语是“婉词”?

生:主要是称呼,如“哥们”、“咱们”、“您”,透着亲热,能拉近关系。

师:那好,换成普通称呼,你再读一遍这段话。

生:致秋一概婉词拒绝:“同志!我们不行这个!我要不想抽你那条大中华,喝你那两瓶西风,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你拿回去!我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当没有这回事!”

师:你这次的朗读的感觉如何?

生:特别死板,京味儿的感觉都没了。

师:谢谢你精彩的朗读和诠释。上面这几段话都能体现北京人的说的艺术。下一段同学摘录的是《辘轳把儿胡同9号》中票贩子与韩德来吵架的话,请同学来评评这段话。

生:这段话“哥们儿,别急眼啊,哦,我抢了你的买卖了,是吧?甭给我来这套!”前面几句不听说什么,只看表情,让人误以为在开玩笑,“哥们儿”这个称呼本来是亲热的称呼,此时就是一种挑逗,透着近乎、和气,实际上很气人,是拱火的话!后面的“甭给我来这套!”话锋一转,接着就有火药味儿了。可见,北京人吵架也是很有水平的。

师:他讲得特别生动、有意思,听着挺过瘾。你觉得票贩子这种“小痞子”拱火吵架的话,跟我们前面品评的“画儿韩”、云致秋的话,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一俗一雅。“小痞子”文明程度低。

师:你说得好,什么人说什么话。像“画儿韩”、云致秋这样有修养的人,他们的话最能集中体现北京人调侃而不失幽默、讽刺而不失含蓄的“说”的艺术。而票贩子和韩德来没有这样的语言修养,但他们的话通俗、生动和鲜活,我们可以从中比较北京话的文化味和市井味。

(点评:就“北京人 ‘说’ 的艺术”这一专题的确立,在学生诠释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比较、 品鉴,更具体、丰富地展现了确立专题的必 要过程。)

师:通过辨析、修改上述两则“北京话”小专题,我们明白了应该从具体语言形式合理切入,还应挖掘语言的深刻内涵。一方面可以品味京腔京韵,归纳北京话的特点,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作品的京味儿特色。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北京人“说”的艺术,理解北京人独有的精神风貌。我们也要关注随着时代变迁北京话的传承、变化与发展。正如同学们的发现,北京话的确京味儿十足,这种独特的京味儿来自:丰富生动的口语语汇,情感色彩浓烈的人称代词,活脱脱的歇后语、惯用语,轻快和软的儿化音,四声完备的声腔韵调,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传达出了北京话特有的亲热、鲜活、明快、爽脆、圆熟、风趣、幽默等等的“京味儿”。“京味小说”中随处可见北京人以“说”找乐,北京俗称“逗闷子”、逗贫,说话真哏儿,以“逗”为乐,体现出北京人的一种生活的艺术。小说中的北京人特别能说会道,他们的语言趣味最得说话艺术的精神,透着浓浓的京味儿。由此可见,从京味小说的视角看北京话,它真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宝藏!

师:这节课,通过对初选专题进行辨析、评价,修改、提炼优化了一些小专题,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如何确定小专题有了清楚的认识,相信你能自己确定下适合你的又能体现研究价值的小专题,也欢迎你和我或其他同学课下交流。最后,想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凝练成一两句话,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京味小说”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老舍笔下生活拮据但颇具讲究的旗人,到《辘轳把儿胡同9号》中开口闭口“敢情”的冯寡妇,一个个都留下了历史的真实的声影。这些都体现出了“京味小说”那种洋溢着浓郁北京风情的特色。

师:你的这段话是不是来自你的专题推介辞,你的认识很深刻,是对这节课很好的总结。

生:我觉得我们身为北京人跟课文中的主人公有很多共性。

师:因为我们都是北京人。

生:我们从北京人的生活看到了生活艺术化,不管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变迁,我们都要保留北京人的优良传统。

师:北京人是应该讲究生活的艺术。

生:我从北京话了解北京的文化。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迷上了北京话,北京话有浓郁的北京文化特色。

师:北京人有“说”的艺术,你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好的“说”的表现。

生:学习了这四篇课文,我知道了北京人爱玩,也会玩,这也是北京人的讲究。

师:同学们认识得好,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促进以后的学习。走进作品,探寻京味儿,我相信“京味小说”专题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会让你的专题学习充满乐趣而且大有收获。同学们既可以着重品味北京话,京腔京韵表不尽北京人的精气神;也可以追随作品中的北京人重温发生在北京城的老故事,体会近百年世事沧桑和人生百味;更可以重点探讨北京风俗文化,感受北京城文化神韵,从而激发起我们北京人心中对家园的这种温暖而亲切的感情。在我看来,解读“京味小说”,就是解读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其实也就是解读我们自己——寻找我们的文化基因,塑造一个新的北京人。

确立的这个小专题就是你在“京味小说”专题的学习的重点,接下来即将进入专题学习的第二阶段。今天的作业是依据自己的专题自主阅读《过年》这篇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习重点,是可贵的,但学生总结偏于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变化,而失却了本课着意的确立专题依据文本的原则。)

课例品鉴

陈劲松老师的《走进作品探寻京味》一课是在学生初步确定专题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围绕专题重点,带领学生阅读品鉴专题选文内容,辨析专题选题的当与不当,探寻确立学习专题的思维过程。本课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如下。

专题学习提升阅读教学的层次。“专题学习”虽然“是指围绕一个专门研究或讨论的专题实施教学”,但专题学习的实施,依托的是教材中一个专题的多篇选文。学生要阅读专题选文,依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与需要确定专题,然后围绕专题深入研读专题选文,自主探究,探求专题包蕴的内涵。显见,专题学习虽然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呈现,但专题从文本中来,专题探究亦是从更丰富、深入的视角理解文本。

《走进作品探寻京味》一课的学习处于专题确立的学习阶段。课前学生已经初步阅读理解专题四篇选文,寻找四篇选文的共性和关联,确定了自己专题学习的方向,初步确立了学习专题的题目。课上请学生对典型的专题题目进行评价、修改,借此发现探究“京味小说”的准确方向,提炼优化自己的专题学习内容。

课堂上的学习,教师不是以单独一篇文章的阅读开展教学,而是以学生确立的专题题目为经,带起专题四篇选文的阅读。实际学习中,学生在“京味小说”这一专题内容范畴下,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多样专题学习内容,如此,发散开来的专题学习内容,从多个角度带起专题四篇选文的阅读学习。这样的阅读学习自然超越单篇文章阅读而丰富,这丰富不单单是体现在篇章数量的对比上,更是体现在丰富的阅读视角形成的多样的阅读单元。

学生阅读专题选文显性的目标,即辨析、评价专题内容确立的当与不当。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通联四篇文章的相关信息,还要有深度的阅读。这里的深度阅读是以单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为根本,强调对专题多篇选文信息的发现、辨别、阐释。因为选文各异,比较自然形成,阅读思考的言语材料多,阅读思维运用的要求自然也高。如在“北京人”专题内容探讨中,“时代变迁对北京人的影响”与“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的文本信息内容阅读,需要学生更全面地把握单篇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比较判断,从而或阐释“时代变迁对北京人的影响”,或言说“人物命运的时代烙印”。

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确立专题内容,教师采用的过程方法是带领学生阅读品鉴专题选文内容,辨析专题选题的当与不当。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既关注“阅读与鉴赏”,也强调“表达与交流”,而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如第一则学案的讨论评价中,学生认为“北京的吃”这个专题不恰当,因为这个内容不是专题选文的重点内容,重新阅读专题选文中有关饮食的内容,确立专题学习内容为“北京人的讲究”;围绕着“讲究”,再次阅读专题选文,获得了有关“北京人的讲究”的多角度理解。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清楚了专题的确立要依托文本内容,也一定在“吃”与“讲究”的变化中,“讲究”的丰富理解中,感受了语言的丰富,体会了言语表达的多样性。学生在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不断地组织、优化着自己的言语经验结构,言语能力获得了提高。

专题学习要积累策略性知识。本课最后总结,发言的学生不少,但角度单一,没有学生谈到确立专题学习内容要依据文本的原则,更没有人谈拟定专题题目时可循的思维表达途径,可这些内容是教师传达的重点。学生想不到,老师是应该想得到的。教师需要清楚专题学习中的任何一节课,都是学生交流学习的宝贵时间,专题学习内容是载体,他们更需要借此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得与失,交流关于开展专题学习的经验与教训,这样的策略性知识是今后改善学生专题学习的给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