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谈起了自己的孩子。“好耍威风的妈妈”怎么也不满意:“为什么我的孩子只表演一次,您为什么不让他演奏木琴,却叫他敲勺形响板?”在这连珠炮般的责问声中,我听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哭声,这是“玛克瓦拉”在哭。
“到我这边来,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哭起来啦?”
妈妈没有来参加庆祝会,这就是她哭的原因。她答应了的,结果却没有来参加。也正因为这样,“玛克瓦拉”没有参加跳圆圈舞:内心的痛苦使她不能跳得比别人高,笑得比别人欢。她紧紧地偎倚着我,不停地哭着。正在这当儿,她的妈妈赶到了。可是,女孩子并没有立即从我身边离开,并没有立即扑向她的妈妈。
“老师,再见!”她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平静地对我说,接着就转身向室外走去。她的礼物——给妈妈的秘密——还在她的课桌上放着,不知是她把它给忘了,还是故意丢下的。
“你怎么啦,我的好女儿?!”她妈妈说,并竭力向我和在场的家长们显示她对女儿的关怀和富有同情心。
但是女孩子不吭声。也许,现在她已经觉得,妈妈嫁不嫁人,对她来说全都一样;也许,她现在就想到某个离妈妈远一点的地方去,上寄宿学校去?
“我请您要多注意注意我的儿子!”“好耍威风的妈妈”仍缠住我不放。
可是我没有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唠叨。其所以不听,是因为在识字课本庆祝活动过后,我有更重要的操心事要做。我发现,在那边的走廊里站着“拉沙”。看样子,他也在等候家长前来接他回家。
他的家长谁都没有前来参加庆祝会。“拉沙”站在窗前,凄凉而又伤心。现在他看上去不像一个孩子,而是充满着成人的忧虑。他在想些什么呢?“爸爸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待我好了!”
有一个男人走了过来:“我来接你!你的父母让我来接你回家!”
“这是我叔叔!”男孩子解释说,接着就走了。他忘记了向我告别,也忘记了放在窗台上的那个装满秘密的纸袋。
我知道他这个纸袋里放着的东西。其中有:他的书法范例;他独立编写的算术题,不是用十以内的而是用一百、一千、一百万以内的数编成的;几幅几何图形,不仅有三角形、正方形,而且还有立体图形——立方体、锥体;还有几幅图画和贴花。其中有一幅图画是一幅人体结构图,“拉沙”还在每一个内脏器官的旁边写上了它的名称。最近几天,在课间休息时间里他一直在教室里埋头准备自己的一纸袋秘密。他从家里带来了纸、胶水、泡沫塑料吸水笔、剪刀,他精心地编写了算术题,绘了图画、剪了贴花……几天前“拉沙”还曾送给我他画的一幅人体结构图。
“我知道,”他对我说,“胃有什么用处!食物怎样进到胃里,怎样在里面消化……我全知道!”
“这是你自己画的吗?”
“是的。”
“这是什么?”
“这是胃!”
“这个呢?”
“这是心脏……这是肾脏……食物是从这里下去的……”
“这些知识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祖母教给的,她是个生物学家。”
“非常有趣的图画!”
“您拿着吧……这是我专门给你画的!”
“谢谢!”
这就是“拉沙”留在窗台上的一纸袋“给家长的秘密”。也许他的秘密再也无人理睬了,他的精神和心灵的礼物再也无人收受了。
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可以帮助一个人忍受不幸和悲伤,使他不垂头丧气,重新振作起来。但是对一个儿童来说,怎能忍受得了由于父母对他的残忍和家庭幸福的破灭而遭受的不幸和悲伤呢?怎样的教育学才能帮助我去减轻他的不幸和悲伤?也许是爱抚和爱的教育学,是加强对他的关怀和同情的教育学?或许是冷酷的和苛刻的教育学?或者,在这里需要的是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的教育学?
我认为,要找到产生所谓的“难教育儿童”的根源一点也不复杂。是我们大人自己在把他们变成“难教育儿童”。然而,究竟怎样去帮助一个遭到不幸和悲伤的儿童呢?这种不幸和悲伤足以摧毁他的精神,使他的心灵变成冷酷的、残忍的。像我的千千万万同事一样,我得花大力气去探索,去创造能够医治我的孩子们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创伤的教育学。但我能做到这一点吗?
【注释】
[1]识字课本——又称字母课本,学习全部字母及简单的读、写的一种初级课本。——译者注
[2]天国——俄文原文为“Обеованая страна”,这是一个成语,俄文也可写成“Обетованый край”、“Обетованая земля”,意为“令人强烈向往的幸福之邦”。——译者注
[3]维果茨基(Лев Сеёнович Вьготский,1905—1934)——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著有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思维和语言以及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维果茨基在关于儿童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对儿童个性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都有新的提法,创立了他的社会文化历史说。按照他的观点,心理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过程:一种是受生物进化规律制约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动物的心理发展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历史过程,即心理的“人化”过程。这种发展过程不同于自然发展过程,是不受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所制约的。他把这一过程称做“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其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高级生理机能的发展都是这些活动与交往不断内化的结果。因此,维果茨基认为,人的个性是在活动与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创立了关于儿童发展的两个发展区的理论(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提出了“教育学应当面向儿童发展的明天”的论断。维果茨基关于个性形成的基础、两个发展区的理论成了50年代末在苏联发展起来的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也是阿莫纳什维利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