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结果为导向教学的影响

以结果为导向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就会衍生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单纯地把外在的结果看作最终的目标而忽视获取这一结果的过程。此外,学校因为整体的教育环境影响,总是会以外在结果为目标去教学,这样,考试和分数就成为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这样做对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和教学一样,它们都是教条式的存在,无论是课本教学还是校规,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上文讲述的种种困难和现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是与当时的教育现状、教育界主流观点息息相关的。当今,教育界流行的思想就是如此,所以学生们被要求累积大量的信息,同时在技能性科目中需要重复大量机械的技能。不过,现状如此,但是教育水平的评判标准却有所不同。历史上流行两种评判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外在的结果去评价,另一种则是依靠学生,通过他们个人的态度和习惯去评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现象向我们表明,教育界开始倾向于前一种评判,即依靠外在的结果。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就会衍生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单纯地把外在的结果看作最终的目标而忽视获取这一结果的过程。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一般教学中,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所体现。

具体来讲,这种标准的表现就是只注重问题的正确答案,得到这个答案的推理过程却被忽略。不光是教师,很多家长也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成功地把课文熟练地背诵下来,出于这样的目的,教师不会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不会关注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既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到孩子的大脑,那么,所有的思维训练就会变成一种间接和次要的事情,或者说只是一种附带。这样的思想和行为能被广泛接纳和流行是有原因的。试想一下,一个班级不可能只有几个学生,而是几十个,有的班级人数甚至上百。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孩子在这个班集体中有没有进步,所以评判的标准必须是可以直观看到的。由此,大家都变得过分注重外在成果。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那么,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更加认真地备课,对每一个学生也必须有翔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还要用一种灵活而又明智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也要有广泛的掌握和延伸,以便在学生有所疑惑的时候作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学校因为整体的教育环境影响,总是会以外在结果为目标去教学,这样,考试和分数就成为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这样做对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的思想品行也会受到注重外在成功这一理想的影响。每个学校都会制定校规要求学生遵守,这一点对学生来讲是比较容易的,这并不是说学生自身的觉悟能力很高,而是因为这些校规往往都是机械刻板的标准。和教学一样,它们都是教条式的存在,无论是课本教学还是校规,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但是在生活当中,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自身的品行问题,而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会影响到人们对其他事物的想法和态度,也会影响到人们自己无法觉察到的、超出个人品德范围的行为和态度。直观来说就是,这些影响已经演化为一个人内心最深层次的东西,而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态度又会决定人们行为处事的方法。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被压缩和限制,他就会难以应对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品行问题也是如此。

只有养成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才能让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合乎常理,才能保证人们在遇到重要的品行问题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