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证实通过联想得到的看法,最终形成一种信念。在证实之前,通过联想获得的看法只能是一种猜测或者假设,如果经过推理,最终发现这个假设所依据的种种条件都已经完备,而且也能够排除所有与当前假设相排斥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假设就会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而随之就会形成自己的信念。
有时候,这个过程通过直接的观察就能够被证实,我们在第一节列举的第二个事例就是如此。而第三个事例则向我们表明,信念的确立有时候还要依据实验才能完成。也就是说,信念的获得需要在已经出现的看法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创造相关的条件进行监测,看一看自己通过联想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在理论上与事实相符合,进而推断出结果是否是正确的。如果最终的监测结果同之前的结论相符合,那就能够证明这种条件之下是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果的,也表明自己先前的见解得到了证实,可以下结论了。
一种信念的产生过程即是如此,这五个步骤是相互联系、彼此印证的,缺一不可。在整个过程当中,五个步骤在开始和最终的时候都要进行一定的观察。在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找出困难的实质;在结尾,同样还是需要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在开始和结尾之间,我们需要开动脑筋去思考:首先是推测,通过推测去联想可能的解释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办法;然后再进行推理,通过推理去弄明白联想获得的结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内涵。也就是说,推理所要求的就是进行一定的实验性观察,让自己的联想得到证实。当然,还需要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这样才能得出有见解的结论,而且这一过程也是思维的关键,也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推理才具有意义,才会形成信念。
进行思维训练需要完成上述每一个步骤,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和方式,这样,人们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能对困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能够推断出每一步可以走多远、怎样去做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摒弃僵化死板的原则。一个问题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不合乎逻辑的、愚蠢的,但是在另一种环境下或许就完全相反。如果考虑不够周全,就极有可能犯错误。同样,问题也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人迅速地做出判断,马上下结论;另一个极端是这个问题必须经过全面的讨论、分析之后再决定,甚至可能需要暂时搁置,等到合适的时机出现再决断。
不同的环境对思维的要求也会不同,训练有素的思维至少能够应对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做出这个情况之下所需要的观察、联想、推理、检验的每一个步骤。思维训练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正所谓“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经过不断的训练,应对问题的时候会更加敏感,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越来越驾轻就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