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神秘关系牢记在大脑中,如此,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与特殊意义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意义组织的联系。
语言符号一直具备独特的作用,包括:第一,储存、记载、保留意义;第二,有辨别和决定的效果,以消除意义的模糊状态;第三,了解其他事物。将语言符号的这些作用合并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像是一种标签、媒介,或者一堵墙。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即那些含混不清的事物有了一个恰当的称呼后,就变得非常清晰明朗了。所以说,有时候意义看似很近,但感觉却很遥远,它毕竟没有一个鲜明的状态。因此,只有想办法去设定意义的范围,才能够使文字不再抽象且具有完整的内涵。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思想家艾力生曾经说过:“我宁可不知道事物的本意,也要知晓其被赋予的真实名称。”也许在他看来,大脑只要记着语言的这种启发作用就可以了。
通常,儿童都比较喜欢学习和询问身边一切事物的名称。也可以说,他们对这些名称的意义的认识已经变得很具体和个性化了。所以,他们认识事物的途径就从外表转入内里,不得不说,这是巨大的进步。
不文明的人认为文字有不可估量的效果,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我们给一件事物命名,就等于在其身上打上烙印。这样,事物就不单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且还得到了特别的、长久的含义。当不文明的人知道这件事物的名称后,他们便可以使用这些名称,同时也拥有了掌控它们的能力。
由于事物始终变化多端的特性以及人类不断改变的个性,一些事物经常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变得很有限。
自然符号所提示的含义仅仅适用于被直观接触到的场所,但因为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可以被长久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即便缺乏代表某种含义的事物,文字符号照样可以被制造出来,使事物具备相同的意义。
理性生活所依赖的是拥有大量的意义,这使得语言成为保存意义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储存方式并不能永久保持事物的新鲜度。同样,文字被保护得再好,也会发生误解或者丢失,从而使意义产生明显的变化。然而,我们不用太过烦恼,毕竟这种不利情形是注定会出现的。世界上任何一种物体想要获得生存下来的机会,都必须付出一些代价,否则就只能消失或者受伤。
当符号分辨出意义并且被确认之后,或许会将意义用在新的环境中。因为意义的使用和变更,是判断和推理新事物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只能分辨出一种特定的云与特定的暴风雨之间的关系,那么他的认识就会被局限化。这并不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因为后面的云和暴风雨与前面的云和暴风雨多多少少都有些区别。它们再次出现时,他就需要重新认识。这样,他知识上的积累就无法变成现实。
虽然经验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当我们用以往的经验来解释新事物时,有些经验会显得很落后。即便旧事物的意义以某种形式被保留下来,但旧事物还是旧事物,总会与新时代产生隔阂。语言是一个强大的运载工具,它能够将有关事物的意义,以新的经验覆盖旧经验。
在我们突出语言符号与意义的特殊关系时,有些方面并没有触及到,但这些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即语言符号不但能分辨个别和特定意义,还可以将各种意义按照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区分。比如,字词不仅是单个意义的名称,还能够将不同的意义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当我们描述“那个人是一个男人”或者“天空中快速闪过的一道光是烟火”的时候,我们是在运用逻辑关系表达行为的分类和定义。这种行为胜过物质的事物,实现了类和种、事物和属性的逻辑领域。
主题和词句对推断的关系,如同特别的字词对意义的关系。关键是通过解析主题的各种形式、分析各种含义和概念来形成判定。字词组成句子,句子又构成另一个更加庞大和完整的连续阐述。这就像人们常说的普通心理上的无意识推演,由文法来表示。
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多数的理智分类,这是思维活动上的优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或许无法感受到自己是在使用理智的分类。但也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习惯了这种逻辑上的划分与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