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理性的“为什么”给情绪减负

让理性的“为什么”给情绪减负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问“为什么”,是简洁明了地让孩子给出一个理由。顾名思义,理性教育依仗的是家长的理性能力。后来问题又出现时,这个妈妈抓住机会,只关注问题,平静又和善地问:“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交男朋友了?”这位妈妈一直在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这并不困难,因为她发现这招管用。缺乏理性,情绪就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结果就不是家长和孩子可控的,只会导致没有必要的争吵。

一些简单的疑问词有可能打开提问者和被问者的思维。父母问“为什么”,是简洁明了地让孩子给出一个理由。顾名思义,理性教育依仗的是家长的理性能力。鼓励理性、探讨或逻辑思考需要的是理智,让父母收集并理解获得的信息。它赶出了情绪中的泡泡,抑制了争吵会搅起的情绪外泄。

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中,平静友善的理性询问可以帮助我们互相理解,并解决因为年龄和人生阅历形成的理解深度的区别的问题。父母浪费在与孩子争吵上的精力,应该放在说服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面。不理性的反应——“因为我说了算”和“不行就是不行”——让父母和孩子都精疲力尽,没有好处。使用这些熟悉的说法会给你们的关系增加负担。

反之亦然:如果你不坦诚回答孩子问的问题,他们肯定会向你隐瞒事情,不费吹灰之力地令你失望和痛苦。

如果我能和我父母讲道理,就不会隐瞒他们那么多事,或者在男孩子的事情上撒谎。如果他们回答了我的疑问,也许我们最起码能够折中下,互相理解。只要这个问题是针对辩论的主题(待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针对辩论的对象(孩子),你就能成功剥掉情绪的外衣,更加接近友好的理解。

在上了我的某堂课后,一位妈妈打算对她13岁的聪明的女儿尝试下平静友善的理性询问。一直以来,每当为了女儿在学校交男朋友的事争吵时,这个妈妈就会用“你还小”和“不行就是不行”的方法。她知道女儿很感性又敏感,并且强烈地感到女儿还不到谈恋爱的年龄。后来问题又出现时,这个妈妈抓住机会,只关注问题,平静又和善地问:“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交男朋友了?”而不是“你跟我吵什么吵”,这个方法卸下了孩子的防备心,让他们回到了中间立场。

“因为我是个聪明的女孩儿,妈妈。”她自信地说道,“我成绩好,责任感强。我够聪明了,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

“我知道你聪明。”她妈妈说,“我很骄傲。但学习上的聪明和感情上的不同。成绩好与处理恋爱中的感情和行为之间有很大的不一样。”

这位妈妈一直在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这并不困难,因为她发现这招管用。因为这个小小的简单却深刻的沟通技巧,母女俩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有了巨大的突破。现在沟通之门已敞开,她们可以很好地进行20分钟的交流了。

妈妈对女儿表现出了诚意,仔细倾听了她的想法,对女儿更加了解。当女儿发现妈妈变得好说话了许多,她承认其实自己也有点担心谈恋爱。妈妈给了女儿一个拥抱,惊讶于一个小技巧居然让她们有了这么大的进展,这让她更加相信理性教育!

是的,这也需要一定的自律性。那位妈妈后来在课上说,她感觉很脆弱,她知道倾听女儿的同时,她也要改变自己,却不确定这个敏感问题的结果。但是有了信任的第一步,她感到她的家长指导系统发动了起来,她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运用起了自豪、亲切和感知教育。

谈话当中,她冷静地给女儿讲解恋爱的步骤和责任,她留意到女儿真的有点害怕。最后,结果就是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只是想和那个对自己感兴趣的男孩儿共度些时间,还并不想和他单独待在一起。“我们周二的电影之夜,我能邀请他来家里吗?”她问。她妈妈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当自豪、亲切和感知教育一起使用时,我们的心情可以得到平缓,理智也会恢复。理性加深我们的理解,牵引着我们从已知走到未知,让我们做好准备在长期或者短期内改变和成长。苏格兰科学家詹姆斯·杜瓦说过:“我们的思维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才起作用。”说得真是太对了!

理性教育让我们走得更远:因为理智的加入增进了理解,打开了思维,这让我们开始倾听、被吸引,让孩子也能参与到有成效的对话当中。它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建立起两者的信任和自信。另外,它还能帮助孩子理解自我和他人,教予他们同情心,这对提升他们的情商和自我价值观、自尊心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者们都认为:“父母亲的自我调节、保持自信和不反应过激的能力,是帮助孩子纠正行为举止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位家长,是你在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上为孩子树立榜样的。”

我们的情绪反应(有时候是过激反应)对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我知道很多家长的第一本能反应都是情绪化的,我也知道有些孩子,甚至在他们本应该能够冷静处理日常问题的年纪,依然为情绪所控制,这是人类本能,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但神经重构的新研究表明,我们只需要一点练习,就可以在任何年龄重新培训我们的大脑,锻炼我们拓展和学习新行为的能力。

要是你还没开始练习理性思维方式,那就赶紧开始吧——既然知道你可以做到。多一点练习,理性思维会成为你和你孩子的第二天性。但如果父母忽视了需要理性对待的机会,孩子也会照着行事,也将终其一生无法管理情绪,同时也错失了亲子关系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深刻。

很简单,理性的父母培养出理性的儿女。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时期,我们在教育中投入的精力带来的是他们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我们控制不了孩子会面临的考验,但我们可以教他们面对这些挑战时该怎么调整和应对。而且,当理性成为一个家庭的交流习惯,它还会补足孩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性劝说和争执是有区别的:理性劝说是想法的交流;争执是情绪的交流。理性吸引孩子的理解力,给谈论创造了一个公开的平台。缺乏理性,情绪就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结果就不是家长和孩子可控的,只会导致没有必要的争吵。

我儿子14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校车上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妈妈,你一定会喜欢我的‘今日感想’,我刚在教堂宣传语上看到的。”(我的孩子们知道我喜欢引用语。)他看到的宣传语是:生活是10%你的遭遇加上90%你的反应。说得太对了!状况和问题只是你人生公式中的一小部分,更主要的部分是我们对此如何应对以及我们花在清理情绪垃圾上的时间与精力。

当情绪问题出现时,理性能帮助父母管理他们的表达和回应——行为和举止,这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长久的印象,有时甚至是一生,就是这些表达定义了责任教育(或者叫回应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