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纳并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接纳并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的直接否定,只能给孩子不好的情绪火上浇油。海姆·G·吉诺特博士在他所著的畅销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父母应该回应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父母了解他,懂得他的感受。”处理问题前,先处理情绪。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跟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接纳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选择一些正面的方式去转移情绪,如唱歌、打球等,而不是吼叫、摔东西。

在很多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比如考试成绩差了,跟好朋友闹翻了,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等,带着满腹的委屈、悲伤或愤怒回家时,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安慰,而是父母的否定和斥责:

“你真令人生气,数学又没及格。”

“哭丧着脸干什么,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让你吃好喝好,你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老师批评你一句也没什么,干吗摔东西!”

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情绪,不明白孩子的情绪只有被接纳之后才能去处理。父母的直接否定,只能给孩子不好的情绪火上浇油。

在一些客服课程中,培训师总是会告诉学员,如果有怒气冲冲的客户走进来指责公司产品有问题或服务态度不佳时,作为客服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辩解,而是先请客人坐下,倒一杯水,并向客户表示:“我理解您的感受。”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只有重视客户的情绪,先接纳他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在一种舒服的感觉中释放出来,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回应,他的情绪才会慢慢平复。等到情绪平复了,才有可能冷静处理问题。

父母面对有情绪的孩子,处理的方法也应该是类似的。

海姆·G·吉诺特博士在他所著的畅销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父母应该回应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父母了解他,懂得他的感受。”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对孩子受伤的感情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内心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不过,与面对客户不一样的地方是,孩子往往不能像客户一样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从而导致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感受是什么,也就不知道如何去给予回应。

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从孩子的言语、行为和态度中去发现孩子的真正感受。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从上幼儿园以来一直都是个很有人缘的孩子,也挺开心快乐的,但上到小学二年级时,开始经常发脾气,而且脾气很大,经常在家里说跟这个同学吵架了,跟那个同学吵架了。妈妈批评她几句,她还伤心地说要去月球上生活,不想在这个世界上待了。甚至有两三次,她还被同学家长找上门来,说她动手打人。

我朋友很奇怪,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要知道孩子的年龄比同学们小,个子也比较矮小,性格一直很温和大度,自己还一度很担心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现在怎么会动不动先动手打人呢?问老师,老师说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来她想,孩子有这样的言行,后面肯定有些不为人知的感受,于是就跟孩子谈心,问她为什么这么伤心、愤怒、同学究竟做了什么,她究竟因为什么而委屈。

女儿一开头说不清楚,最后情绪崩溃地冒了一句:“他们总是排斥我!”我朋友问:“是你没有主动跟他们一起玩游戏吗?是你的知识不如他们,所以一起说话被他们嘲笑了吗?还是你经常讥讽同学或不帮助同学,所以不受欢迎?”孩子一一进行了否定。然后又冒出一句:“他们总觉得我很弱小,不听我说的,他们说的什么游戏啊什么的,我也不懂。”

后来我朋友有意识地常去学校里观察孩子和同学在一起的情形,这才体会孩子的自我弱小感从哪里来。班上同学的个子绝大多数都比女儿高大很多,一则因为孩子的年龄是班上最小的,二则因为自己本身就比较矮,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一直偏矮小,心智上似乎也不如别的同学成熟,非常单纯,所以同学们总觉得她小、幼稚。而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弱小、幼稚的,就总是试图让别人听自己的安排,事实上又控制不了,所以就会起冲突。一旦起冲突,自己的语言表达又没有同学那么强,所以心里特别委屈、愤怒,在这种情绪之下,就会动手打人。

后来我朋友就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弱小,用很多伟人的故事来引导孩子认识“个子矮”不代表“弱小”,并教她学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到不能控制别人的道理。为了增加孩子与同学的共同语言,她特意允许孩子适当看看电视,玩玩游戏。

慢慢地,孩子跟同学之间的冲突变少了。

海姆·G·吉诺特博士说:“孩子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他们的问题往往隐藏着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伤心,要善于从他们的提问中发现他们真实的担心,重视他们的感受,安抚他们的担心。”博士指出,要达到安抚孩子感受和情绪的效果,父母应把孩子的感受再向他说出来,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这样做。比如,你可以这样去帮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我知道你失去心爱的玩具熊很伤心,很希望能找回来。”

“我明白你之前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而成绩单依然不理想,你很烦恼。”

当你要消除孩子的怒气时,也只需要简单地承认孩子的情绪和抱怨,而不是去要求孩子放弃愤怒(担心、失望等)。吉诺博士说:“大多数父母试图说服孩子,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

所以,我们常常说,你可以否定孩子的行为,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绪。处理问题前,先处理情绪。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跟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接纳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选择一些正面的方式去转移情绪,如唱歌、打球等,而不是吼叫、摔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