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孩子找内因

引导孩子找内因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NLP的一个预设前提: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也就是一定要分析内因,不能把一切归之于外因。孩子觉得很冤枉,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师错了。如果她认识到找工作失败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内因造成的,有勇气去改善的话,就不至于把一切归之于外部现实的黑暗、不如意,而悲愤决绝地以死抗争了。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顺利地挺过这些挫折,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就不会太差。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NLP的一个预设前提: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当你懂得选择,懂得负责任,你就能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把危机变成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当事人放在因的部位。也就是一定要分析内因,不能把一切归之于外因。你做了什么或不做什么才导致了这个结果,你不做什么或做什么才会没有这个结果?常常这样思考,你和孩子才会真正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有了负责任的态度,才能真正去总结错误,改正错误。

曾经有个学员告诉我,一次她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没有把书收捡好,而是乱七八糟地堆在地上。老师发现后,认定他作弊,考试成绩给了他个0分。孩子觉得很冤枉,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师错了。

我告诉他的妈妈,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情绪!

具体来说,可以分两个步骤去处理,第一步是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现在难过,关起门来一个人哭,你要理解他的悲伤,要陪伴他,让他感觉到你的爱,让他感觉到你在乎他。第二步,当他的情绪缓和后,你要去引导总结,他做了一些什么导致这件事情发生,下一次考试前,他如何做才能够确保不会再有这种误会发生,那么他就会学习到,下次考试前要把书收拾好。只有当他学习到这些,他对老师的抱怨才会放下,内在的能量才会得到激发。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面对种种工作问题或社会问题的时候缺乏责任感,他们总是有很多不满,很多抱怨,很多指责。在他们眼里,任何一个糟糕的状况都跟他们自己没关系,都不是他们的内因造成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从小缺少这样的训练,面对问题时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

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的人,往往也是抗挫折能力最差的人,因为他们会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是环境的错,社会很对不起他,自己很委屈,于是到最后就可能做出一些傻事来。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14岁的少年,只因老师骂他不该向自己甩四滴墨水,而他其实只甩了一滴,就自杀了。遗书里写道:我要用我的死来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只甩了一滴钢笔水而不是四滴……”

一位名牌大学的女博士,曾经获得过新闻学最高奖项,毕业后只因半年没找到工作便悲愤地跳楼自杀了。

这些悲剧令人扼腕。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为什么这么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

14岁的自杀少年,上课不听话冲老师甩墨水,不管是甩了四滴还是一滴,这种做法都是错的,如果他能认识到这个错误,就不会因为老师把一滴墨水说成了四滴而放大自己的委屈,以至于非要以一死证清白不可。

学业优异的名牌大学女博士,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排除社会现实本身有其不合理之处,但女博士自身是不是找工作的技巧性不够?是不是在展示自我才华方面有欠缺?还是对工作的要求太高,不肯屈就?如果她认识到找工作失败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内因造成的,有勇气去改善的话,就不至于把一切归之于外部现实的黑暗、不如意,而悲愤决绝地以死抗争了。

这些年来,教育界有很多人在讨论挫折教育。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太养尊处优了,缺少挫折,所以应该多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创造逆境,比如不给孩子零花钱,把孩子送到农村去接受锻炼,走长征路、吃粗粮、上培养基地等等。这些做法是不是真正有效果呢?也许是有效的,但几乎都是短暂的,而且这种挫折也比较肤浅地停留在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些挫折主要是心理方面的,比如想考第一名考不到,钢琴考级过不了,竞选班长失败了,遭受同学或老师的误解等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顺利地挺过这些挫折,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就不会太差。而我们引导他们的主要思路,就在于教会他们遇到困难或挫败时,首先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上,总结出是因为自己做或没做什么才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的发生。当不好的结果发生时,要想想自己怎么做才可以把问题变成机会。如果他总是得到这样的训练,那么以后遇到任何的困难、错误、挫折时,就都能沉着应对,达成正面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