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1级计算机科学方向吴航
一开始刚知道我们班将于7月份集体到康奈尔大学进行游学访问时,我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有些期待:一直听说外国的文化如何如何,外国的教育质量如何如何,但苦于没有出国经历,也无法验证这些说法的真假,只能憧憬着;这下总算有机会自己亲身体会一下了。刚到康奈尔时,看着新鲜的环境、说着以前只能在英语课上偶尔使用的英语、吃着在国内无法吃到的感觉味道独特的汉堡……一切的一切都与国内完全不同,不过一开始最让我感觉不太习惯的就是整天说英语了。虽然上课时David老师与John老师说的很清晰,感觉容易听懂,但之后的ice cream、各种教授的lectures时,听着带有各种口音的英语,有些时候还是感觉听不太懂、说得太快,结果只好再仔细询问一下才弄明白。另外吃的方面还是感觉不太习惯,刚到伊萨卡的第二天中午我吃了一顿double burger(在国内吃double的感觉刚好饱),结果到了深夜还感觉不饿,晚饭也没怎么吃。感觉汉堡的热量还是比米饭、面食高,所以后来我都不敢点double,不过就算是single的,吃完后也感觉很饱。到John教授家吃饭的时候听说美国人很流行吃冰淇淋酸奶等小吃,吃完后还能正常吃饭,可能是因为饮食结构差异,我吃完这些后就会感觉很饱不想吃饭。后来同学们基本固定每天一顿到college town的状元楼吃中餐,因为感觉整天吃西餐还是不习惯,尤其是沙拉,吃着感觉别扭,不如炒的菜好吃;有些同学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Alice Cook House自带的简易厨房做饭吃,虽然品种比较单调,但成本平均算下来还是比在外面吃便宜,同学们也经常省钱去蹭饭,俞老师也照了几张照片。住的方面感觉Alice Cook House条件非常好,洗衣机烘干机、公共电脑、图书馆、琴房、台球桌一应俱全,非常方便。
课程上的设置感觉和交大的没有太大风格上的出入,老师们会用感觉最好的方式教我们知识,David老师讲的非常细致,从逻辑到实际题目,给我们详细展示了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而Michael老师更讲求动手实践,甚至在上课时直接对着程序讲、直接跑程序以展示Coq语言的细节;John老师的实践课程让我们先选择不同的topic,然后做一些研究,但碍于题目的分散性,老人家也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有时会发生理解困难的情况。不过我想或许我们应该更关注所选方面的基础层面而非进阶层面,有的同学所选题目恰好是其在实验室所做的方面,所以讲得比较深,这样也不太方便其他老师及同学的理解;如果讲的是更基础、更入门的东西,这样也能更好地调动观众胃口,引发更多的联想及思考。更进一步,如果能安排一些课程让我们与其他康奈尔同学一起上课就更好了,上课可以提问,下课可以一起(最好要求与其他外国学生而非我们班同学)做project,这样既锻炼交流能力又能提升研究能力。不过对今年的项目来说不太方便,因为是暑期项目,康奈尔大学暑期课程很少;如果出国时间能够再提前一些就比较方便。
除了交流环境上的不同,给我最大感触的还是教育环境的不同。我在Gates Hall闲逛时,看到许多不同实验室、不同项目下的许多学生都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这在交大是很难见到的。初来我还感觉比较奇怪,这样不是会互相影响吗?但后来在ice cream party上与一位system方向的本地同学交流后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甚至经常发生一个组的同学为解决问题找另一个组的同学咨询的现象,这是让我感兴趣的一个地方。
约见Robert教授时,他先让我们参观了一下他的实验室的同学工作的地方,然后我先问了一个在他讲座上没想明白的问题,他解释得非常细致,并且给我推荐了一篇相关的论文;然后我问他有什么研究项目,他具体介绍了一下他的实验室研究项目,有超级云、分布式系统等,超级云的项目甚至还和一些大公司进行合作研究;而分布式系统方面他也处于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system方向的领先地位,后来董博男问如果开始从事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该从哪方面入手,他介绍了一些他的经验,并建议说可以同时着手几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或许能从这些问题更好地理解该研究,我觉得非常有用。聊完这些后差不多一小时过去了,也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我本来看到当天下午安排了ice cream party,也问他有没有空,我对分布式系统感兴趣,想继续讨论一下,他说可以,结果上完课后得知ice cream party取消了,所以也没有继续聊下去,不过Robert教授还是非常热心的,在研究方面也做得很好。
在听完Charles教授的lecture时,我感觉他说的tensor可能是以后大数据、神经网络等模型所必须具备的运算单位,所以我在课后向他约了时间见面。见面后他给我推荐了一篇关于tensor的论文,后来我问他有的时候题目不会解决,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代数、研究问题的资料。他列了一张纸,内容包括麻省理工的网上公开课、SIAM上的一些书籍,甚至他自己编纂的一本代数书。他说他教书教了39年,而代数方面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他现在研究的一些代数问题,现在更多地起到为其他组提供工具的作用,很多组都会有许多代数问题,而他就负责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组与组之间互动的过程。互动过程不仅节省了研究时间,更节省了精力,能让人们更关注一个问题的具体方面而非一堆不同领域的问题,聊完这些不知不觉间半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也到了下午上课时间,我们便道谢离开了。
除了这两位教授,我还联系了其他教授,包括网络组的教授、机器人组的教授和生物组的教授,不过网络组的教授隔了几天才回我邮件,约我当天上午11点见面,但当时正是其他教授的lecture time,所以我向他道歉并问他有没有其他时间,结果没有回信。其他两组的教授都是在外地出差所以无法见面,我让他们推荐一下在康奈尔的其他同组教授并发邮件咨询会面时间,也没有回信,这是我感觉比较遗憾的地方。不过,虽然没有见到这些组的教授,我在ice cream上见到了一个机器人组的ACM班学姐,她详细介绍了她们组的研究方向,比如人演示一遍如何做菜,机器人看过一遍后就自己学会了之类的,还有一些其他关于具体实现方面的内容。我感觉这个项目非常有前景,未来社会上机器人的用途肯定越来越广泛,如何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着手,比如家居、简单的工作等,相信从这些项目上继续进行研究会更容易一些。学姐还说康奈尔的机器人组还和其他大学有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整体上是一个非常大的topic的一些子项目,不过这样的项目也让我感觉很有意思,能够和不同大学的同学一起合作,这也是一种不同的研究体验。
总的来说,康奈尔之行还是让我感觉收获颇丰,尤其是研究氛围之浓让我感觉良好。在这边不用太担心每年有强制性的论文要求,而且可以跟一些同行最顶尖的人交流研究心得,这样才能更好地做研究。John老师总是说,希望我们出国读书,学成后回国教书,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地缩小国内外研究水平差距。不止是做研究,同样要讲求回报社会,这才是我们发挥人生价值的地方所在。
国外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国内注重各个方面都了解。
国外更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国内更注重理论。从CS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出,国外大学少了很多偏重数学的课程,多了很多与计算机实体相关的课程。
国外受教育方式更注重“放羊”,讲求学生自主学习,国内更注重“填鸭”。国外大学选课非常自由,很多大学可以自主安排课程,国内则必须某一学期必上某门课程,而且基本都是必修课。国外学生很乐于用自己课余时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project(不只是课程上的,也包括一些体育等方面的),国内则很多都只关心课程上的。
外国人感觉更讲究规章,过马路时无论如何汽车都会让行人先过,虽然这是法律规定,不过感觉在国内这样的法律也难以得到执行。
外国人感觉更讲礼貌,无论别人帮你做了什么,一声“thank you”都是最基本的礼节。
外国人感觉更准时,我向两个教授约时间见面,他们都是在约见时间准时到达。
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习惯一大群人一起行动,外国人习惯一个人行动,少有一群人一起出游的,最多也只是家庭出游。
外国人交流时也更直来直往,他们往往会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而非左右引导,我和教授交流时也是如此,他们也会直说自己不明白、自己不满意,国内则不然。
外国人更看重个人,国人更看重集体。
在举行party时国内流行扎堆的小圈子,国外更流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直接交流,ice cream party上可见一斑。
国外公共场所里十分安静,人们交流很小声,就算是饭堂也十分安静,国内则十分嘈杂。
可以让出国时间更提早一些,方便安排与国外大学生一起上课、做project,那时很多教授也在学校,也更方便约见,可以得到更多体验。另外,感觉一个月时间太短,很多project要做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可能很难加入project,如果能够让游学时间再延长一点就更好了。
吴航,男,2011级计算机科学方向,曾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校级C等奖学金。在平时的生活中喜欢绘画、音乐、乒乓球、羽毛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