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早就预言,21世纪将是人人都可以写作的世纪。人人写作,写上一辈子日记,很有可能成为作家。
如果把编写书,把写作当作万里长征的话,那么迈出的第一步源自于学生的数学日记,我校学生数学日记的始作俑者是我。最初的想法是编写一本学生数学日记文集,没想到,长征的第一步迈出之后,渐渐地从量变到质变,我也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专著了。
那些专著的内容到底从何而来?从遥远的距离开始,走进它,探个究竟吧。
反思,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日积月累的日记让你步入写作行列,反思日记成为专著的重要一部分。
文学家对日记的评论已然成为共识,二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中也说及他的“学聪明日记”。那是在1939年夏天,他到革命根据地延安不久,有机会听到毛泽东给延安青年同志的一次演讲。他把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学到的“聪明”记在日记本上,大约记了一两千字。他记的不是演讲的内容,而是毛泽东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智慧。
以此为起点,他记了两年多的日记,觉得自己每天都或多或少变得聪明些了。他的日记,记的范围很宽,书本上的,谈话中的,行为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普通干部、老百姓的……凡是聪明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和记录了一些愚蠢的人和事。这样,每天都能吸收一些营养,产生一些反思。
如今,于老已96岁高龄,学习、思考、写作已经成了终生习惯。
郭沫若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人人都可以写的日记,是不是一种最平常又最新奇的伟大存在呢?
从学生的数学日记,到自己的工作日记,我——在最平常中,最简单中,渐渐地沉积了自己的思想(不敢使用“智慧”这个词语),于是,灵感就在简单平常中,在日积月累中,在一点一滴中诞生了,迸发了,那就是,我也可以写作!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青年时代写有《旅日日记》;敬爱的毛主席在青年时代也写过不少日记。
《雷锋日记》,许多人都读过,甚至为了某种需要学习过,这里面记录的内容平实普通。在1963年5月11日,党的杭州会议上,毛主席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毛主席的点评说明了什么?说明,日记还能作为从生活中学哲学、悟哲理的工具。小时候的我,哪里知道雷锋日记中还藏有哲学啊。
每个人看似漫长的一辈子,都是由一天天构成的。回想一下,你的日记是不是经常在开头先写“今天”二字?今天,值得深思!今天,值得总结!今天,值得记录!因为今天,它含有人生的密码;它有人生的智慧之根。
李大钊的杰作《今》写得多么深刻:“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他的思想,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行动的本源。如果没有登上珠峰的念头,哪里会有登山的行动?如果不是牢牢抓住每天,怎能实现理想?如果不是坚持记录日记,怎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普天之下,谁不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呢?做智慧之人,那就每天记录日记吧!
日记,是智慧的结晶和体现;
日记,绝对是思想的自由天地;
日记,可以是朋友,是恋人,是知音;
日记,更是另外一个你,为你加油、喝彩、鼓励,与你分享喜悦,共担苦难。
日记,反思;反思,日记,工作虽然普通平常,有了反思日记,平常中不再平庸,简单的文字积累出不简单的工作和思考。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没有过程的累积,就没有结果的伟大。
拿起笔来,记录教师人生的精彩,是品味,是境界,是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