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生活更好而教育

为生活更好而教育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都应与人生幸福的大目标建立一定的联系,才能切实体现人本教育的精髓。过主人的生活,就是主人的教育。倘若嘴里读的是主人的书,耳朵听的是主人的话,而所过的是奴隶的生活,则断乎要称他奴隶的教育,或是假的主人教育。为生活更好的真正第一流人物,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将教育与教学定位为一个当下的目标是教学论的著作中常见的,也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现象。这样的界定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不够全面,也不够深远。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都应与人生幸福的大目标建立一定的联系,才能切实体现人本教育的精髓。

(一)为学生实现人生使命而教

教育教学行为唯有在对当下所面对的学习者的人生使命明了的情况下才会更为有效。学生的人生使命又不是教育者单方面赋予的或强制给予的,而应是学生基于自身的潜能和对社会需求的认识自主生成的。若教学双方出现对学生使命的认识不一致,则需要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协商,直至达成共识。

现实中,一种倾向性的认识认为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就在于使个体社会化。个体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他还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还不具备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条件,因而必须使之社会化。陶行知在阐述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时认为学生是社会的一般个体,“学”的意义是要自己主动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求学者需要自主判别以求永久持续的幸福生活。

为了学生实现人生使命,就须养成主人精神。每个人都应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教学要教人学做主人,怎样才能教人学做主人呢?过主人的生活,就是主人的教育。倘若嘴里读的是主人的书,耳朵听的是主人的话,而所过的是奴隶的生活,则断乎要称他奴隶的教育,或是假的主人教育。没有主人精神,只能浑浑噩噩、之乎者也地度世,使个体成为机器、工具,就谈不上有自己的使命。主人精神不是家长精神,自己做主别人也要能做主,所以这里的主人一定得是民主的主人,人中人的主人。

实现人生使命还需要献身精神。没有献身精神就难以履行使命。有献身精神的教育者才能培养出有献身精神的学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能否见效最要紧的是肯不肯把整个的身心献给被教育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学生就会让他们染上献身精神。但教师不应成为教徒式的牺牲者,而应是由其知识修养和道德意识所自觉支配的牺牲精神,是充满乐观的奉献和自主成长,是可得到社会广泛承认的奉献,是为了引发更多的学生具有献身精神。

为了实现人生使命,就需要创业精神。创业精神表现在责任感和专心等创业品质上,各人负起自己的责任,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创业要与社会改造密切联系起来,要认识到创业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其目标是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社会,并能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实现人生使命。

实现人生使命还需要养成协作精神和能力。要在协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和能力,教学中的协作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社会、与各教育部门的通力协作。教育要想真正地打开一条光明的道路就需要学生参与协作,和衷共济,把个人的生命放进事业里去,才能发挥出伟大的力量,以完成这个重要任务。没有组织力、不能谋求充分合作、封闭性、做守知奴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通病。教师和学生都绝对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大家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相互做朋友,要有共和精神。

实现人生使命还需养成服务精神。人生使命不是单极的,而是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需要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缺少服务精神就只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就只能是自娱自乐。服务精神并不一定是宏大的实现,更多的可能是具体、微观、亲密的体现。

实现人生使命还需要开拓精神。把人类尚有一个未开拓的领域都当成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要有单枪匹马勇往直前的气概,无论什么都不怕。开拓精神要求尽力减少内耗,把力量都用在开拓事业上。开拓精神要求反对一切因循守旧,社会因循则民气不张,政府因循则国魂不振。

为生活更好的真正第一流人物,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各个领域,不分高低贵贱,有胆量创造和改进的人都是第一流的人物。教育教学的职责就是培养出更多这样的人物。

(二)为养成个性而教

历史上教育家们就养成个性而教的论述很多,政府官员中也有人认识到这点,1987年4月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统稿会上就提出“基础教育不能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165]

在养成个性方面,共识程度比较高的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所提出的学习“四大支柱”,报告认为:教育仅从数量上去满足那种无止境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使之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这四个支柱就是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求知”是人一生中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获得能够应付各种情况的一种能力, 注重培养包含劳动技能以外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交往能力的综合能力;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能够应付与他人、与群体、与民族之间出现紧张关系的能力,促进每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学会生存或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人格,要求人人都有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加强人们在实现集体命运过程中的个人责任感。

罗杰斯的研究证明:学生的启蒙不是建立在教学技巧上,也不是在学科内容、课程计划或视听教育的生动表达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质上。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衡量个人发展的尺度。学会共处体现在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在互相交流和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

作为参照,不妨看看陶行知在养成个性方面的论述:

一是培养共和的精神和自治的能力。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共和的精神。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在共和的生活里培养共和精神。自治的内涵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司法的意思。自治的目的在于达到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有序运动。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社会宣布独立或对立,乃是为了社会更有序地发展服务。学生自治就是共同治理,能促进学生社会经验的发展。

二是法治精神。任何个体都只能是人中之人,不能做人上人,也不应为人下人,要遵守社会法律和规则,让法治成为个体自身的自觉行动,内化到个体内心中去。应树立的观念是:法律之内有自由,道德之内有自由。逾越法律,侵犯道德及其他社会法规则是自由之贼,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属于全人类的自由,每个个体必须在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自克自制的同时争取更合理更大的自由。

三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对待自然,多发些疑问,多些审思,多些批判,切不可武断盲从。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

四是改造社会的委婉精神。改造社会是人类所有个体共同进行的活动,因为极为复杂,切不可过于急进,必须周密考虑,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委婉精神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时期,其最有效的方法也无非是在改造社会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培养。

五是应付环境的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紧要关头,利害相冲之时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166]的气概,以失败挫折为成功之母,屡败屡战。个体百折不回的精神必须建立在个体坚定的信念基础之上。信念不坚定或不科学、不明确的百折不回,只会是顽固不化。

有人比较美国学校与中国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看到美国的规定非常具体,美国孩子9岁之前需要掌握25种基本礼节,如向别人询问事情说请;当接受东西时说谢谢;除非有意外,否则切勿打断他人的交谈,大家谈完话后会注意到你的问题;当你打电话的时候先介绍自己,然后问可不可以跟你通话交谈;他人面前不可以说粗话;等等。中国教育在养成学生品质方面缺的就是具体,一说就是感恩、尊重、礼让等抽象的概念,但是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

(三)为追求真理做真人而教

社会整体的人本值提高了,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对真理越明了生活的品质越高,因此教学和教育始终不能舍弃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做真人。

通常,在学问上不断追求真理的人,也会在人格上不断追求真人;在业务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人,在为人上就会坚守真诚和纯洁。所以陶行知在临终前告诫他的学生们,人生最大的目的是爱,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然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167]

为了追求真理,教育的内容就必须是真的,必须有求得一真是一真,拒绝一伪是一伪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对真伪的辨别能力;就必须养成只问真假是非,不计得失利害的人生态度,否则就自然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了做真人,就必须师生共同拒绝虚伪,说真话而不说假话,做真事而不做假事。

追求真理做真人是人生不断进取的过程,没有止境和尽头,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养成虚心学习、学而不厌、集思广益的个性,以建立自己的主张。要养成对真的热爱,对假的厌恶,与真接近就快乐,与假为伍就羞耻不安的健全情感。

教师如果天天教的是些假的内容,总是戴着面具和学生说话,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都不能做到,必然有朝一日感到索然无味,感觉到疲倦。以人教人,真诚坦白,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必须不断长进才能教学生,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避免摧残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让真理赤裸裸地出来和学生见面,不要给他穿上天使的衣服,也不要给他戴上魔鬼的面具。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便是骗子。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驳假话。真理是太阳,歪曲的理论是黑云,教师要有勇气吹散黑云。

追求真理做真人不需要强迫,不只要有教师教,更需要有学生自主地学。教会与学会的不一样,学会与会学不一样。追求真理要使学生走进会学的境地,要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地去学,快乐地去学,高效地去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智力发展和追求真理的自觉自发的体系。

真善美是统一的,真即善,真即美,求真也就要求善、求美,教师要做真善美的人,真善美的传播者,学生在这种环境里熏陶才可能成为追求真理的真人。

追求真理需要养成试验精神、方法和技能,摒弃主观,应遵循科学原则去教人,去学习。真理需要探究,探究离不开试验,仅是啃书本是当不好教师,求不到真理的,仅是凭空想象,或是依照古法,或是效仿他人都是危险的。每个人都须由自己的试验得出一些真理,如果想自立,想进步,想完成自己的责任,就须大胆试验,探究那未发现的新理,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试验就意味着创造,意味着革新,所以试验精神就是创造精神、革新精神。然而沉重的文化包袱往往会压掉试验精神,现实中的不少人就因此而不去试验,人云亦云。

一个人有了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态度,就获得了一种力量、一种信念,教育人坚守着教育责任,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人人都坚守追求真理做真人,将会给社会的每个个体发展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