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州初印象
虽然子夜一点多才睡下,但早上六点多一点,生物钟就把爱睡懒觉的我叫醒了。难道是它以为我睡了一个长午觉?
洗漱完毕,发现生活老师云姐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早餐,有粥,有汤,有自己做的馒头,还有小菜,让我产生了一种自己仍然是在中国的感觉,温馨之感油然而生。想起晚上到得很迟,但云姐一直等着我们,还为我们准备了夜宵,让我们能够“安慰”那吃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餐的胃,不得不说美中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考虑得还真挺周到。
吃完早餐,在美中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管理老师徐老师的指导下,我给孩子们开了个短会,介绍了学生中心的相关注意点。两个孩子听得很认真,还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做了记录。想起早晨天天教聪聪整理床铺的一幕,我对他们也充满了信心。
熟悉周边环境也是孩子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徐老师带着我们开始了社区行。走在路上,一幢幢小别墅映入眼帘,大片的绿地甚是养眼;微风拂面,凉凉的。进了附近的一家小超市,进门“Morning”,出门“Bye”,不管我们是否购物,服务员都是满脸微笑,我们终于体会了一把美国人的热情。
走了没多远就到了社区公园,大面积的草坪、大型的游乐设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荡秋千,爬上爬下,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两个娃都在微信上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很开心,说他们很喜欢美国,这让爸爸妈妈也很放心。
下午,美中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小夏姐姐带着孩子们开始了上学前的准备工作—购买校服与学习用品。美国校服有统一的样式,但颜色可以随意选。我们在超市里遇到很多购买校服和文具的孩子,他们都在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想想国内,这时候孩子们都是在新华书店购买各种学习辅导手册;而在美国,老师们对教辅材料没有任何要求,而是提醒孩子们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品。这是不是也反映了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孩子们到底是应该重视知识技能,还是应该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和CFI#84学校校长合影
今天是孩子们入学的CFI#84学校(the Center for Inquiry 84 School)的家长开放日,作为两个孩子的临时家长,我也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学校。在门口就遇到了校长—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士。我用那“可怜巴巴”的英语和校长做了短暂的交流,介绍了自己。热情的校长把我们带到了学校的室内操场(类似我们的大礼堂),里面就像我们的社团招生一样,有很多老师在“摆摊”。同行的小夏介绍,这是老师们在等待家长的前来。有发放学生资料的,有介绍新学期各类课后社团的,还有家长委员会在捐赠一些自己的孩子们穿不着的校服。这里甚至还给孩子们准备了棒冰和冰淇淋,细心的老师让孩子们擦了免洗的洗手液,再递给孩子们美味可口的冰淇淋。领完资料奔赴二楼,带着孩子们去认识教各科的老师。在美国,六年级开始就算初中了,实行走班制。每个老师有一个专用教室,在教室里等待孩子们前来上课;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柜子存放日常用品,而每节课则拿着本节课所需的物品前往专用教室上课。两个孩子都被分在了六年级,班主任是一位帅气的科学老师。听说有解剖动物的课程,两个孩子十分期待,又有点忐忑。我最感兴趣的是数学专用教室,因为我出发前刚建议我们学校的校长安排一个数学游戏室,在里面准备各种学具,以便孩子们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学习。在这里,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由于是高年级,CFI#84学校的数学教室并没有太多的其他器材,但是教室里悬挂的图形面积的公式,以及那些简单的积木和平面图形的图片,都散发着数学的韵味。
CFI#84学校开学前的家长会类似我们的新学期报到。不同的是,它们更多地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在学校门口亲自迎接孩子们的校长到等待在教室门口的满脸笑容的老师,都可以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回学校真好!
到印州的第一天,由于时差的关系,我还有点昏昏沉沉,但看到的中美教育的不同却是那么的清晰。开学前孩子们该做怎样的准备工作?开学前如何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虽然都是小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美国的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