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
众所周知,“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句广为传诵的名言,不仅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而且也为诸多有识之士引以为课改的指导思想,并身体力行之。如果不纠缠于具体的词汇,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等,其本质无一不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终极的教育目标。我校从2009年河北省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伊始,便适时推出了“学研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并于2012年将自我教育理念植入新课改。愚以为凡是以学生为主体适于学生自我发展的课堂,都属于自我教育的范畴,不管他的名号是什么。我校的“学研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学生智商与情商协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正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深深地植入了自我教育因子。
制定“学研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就是基于下面两点认识: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2.以学习为核心的原则:教学中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两个基本认识的实质,都将着眼点放在学生那里,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这和自我教育的价值取向毫无二致。
首先是“学”。所谓的学,意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已经成为当今课改实验学校的共识。为什么要先学后教,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人人有学习的潜能;学生的学习起点肯定不是零。我校的课堂教学,不仅放手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而且启发学生设疑质疑,等于学习内容的奠基工作基本上交给了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研”,也就是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有效契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很多是学生单兵作战不能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需要一个小团队来集体攻关。我们看学生讨论问题时热情高涨的状态、争先恐后的样子,深深感到学生内心的活力得到了充分的迸发;我们看到学生有了讨论结果时的恍然大悟状、欣喜快乐貌,不也为之抚颔而喜吗?当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时,那样的侃侃而谈、自信与自如,这已经不是考试分数所能评价的了。
第三是“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意味着教师的隐身或者时隐时现。教师一直在主导着学生学习,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校自课改开始,没有不假思索地提出什么革命式、颠覆式的改革,一直坚持教师当讲则讲,宜灌则灌,不走极端。但是教师的讲,绝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具有启发性的点拨。这种点拨也必须坚持趋向于自我教育的原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索、进一步的研讨,甚至为其终身研究打下基础。所以,教师的导,要尽量减少某一确定的结论,要在释疑的同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线索。这不正是自我教育的因子吗?
最后是“练”。当堂练习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消化,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步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具有持久性,讨论时热热闹闹,顷刻间灰飞烟灭,中等生尤其如此。所以,在课堂的末端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习。练习,是喧嚣之后的冷静,是退潮后的沉淀,是打扫战场式的整理。当堂练习再次把学生引入自我学习的轨道,于学科自身是巩固,于学生素质是提升,于行为习惯是锤炼,一举多得。
自我教育在哪里,其实贯穿于新课堂的自始至终。尽管呈现的方式不同,但归根结底,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围绕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而进行的,都是形色各异、程度不同的自我教育。我们在“学研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关键的还是教师要时刻在大脑中拉着这根线,处处不忘所做的一切都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把自我教育的因子植根于课堂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如此,我们的课堂一定是生动活泼的,我们的学生一定是朝气蓬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