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里,我要成为学生的依靠。
亨利·卢云(Henry Nouwen)神父是一个灵性方面的教师和作家,他建议我们把教学当成一个友好的待客过程。11所谓好客,其核心就在于主人对客人的付出,愿意莅临现场给他们指导和帮助。如果客人和我们很熟,迎接他们不是个问题。然而,对陌生人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与人交往,我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和自卫心理。我们的学生初到我们的教室或办公室时,他们其实也是陌生人。许多都是第一次见面,可能还会有种族、文化或民族上的差异。把教学当成待客,就是要求我们接纳一切——不是带着害怕的心理,而是带着好奇心。
“这都是些什么人啊?”在上课前我往往这样想:“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带来了什么东西?”当我们好奇的时候,我们就不那么有防范意识了。我们就能敞开怀抱迎接那些陌生的学生,看看他们会带来什么惊喜。不过,欢迎和好奇的态度只是待客之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要向客人清楚地展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学生有何期待,只有界限分明,才能营造一个友好的环境。“要想体现我们的友好”,卢云写道,“我们不仅要接纳陌生人,更要毫不含糊地展现我们自己,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观点、生活方式。”12用我一个同事的话来说就是:“在课堂上,我要成为学生的依靠。”
立下规矩是待客之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边际的空间是不安全的。在我五年级的班上,规矩就像学生在上面撞来撞去的橡胶栅栏,不会伤害他们。我会立下各种规章制度,我知道学生会以身试法,看看这些规矩是不是真的。这个过程让他们了解了我,也更了解他们自己,这样他们就会在言行举止上做出选择和决定。
那些年,我坚持的一条规矩就是不许说脏话、骂人。当然,学生会试探我的。他们故意在我听得到的距离内骂人、说脏话。当我要惩罚他们时,他们往往说他们只是开玩笑,闹着玩儿。这时,我不会跟他们啰唆,也不会告诉他们开玩笑也很伤人。我就简单告诉他们,在我的班里,就是不许说脏话、骂人。
当然,总会有不听招呼的学生。如果哪个孩子忘了这条规矩,犯了错误,我就会很严厉地对待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醒他:“这个行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有一次,有个女生告诉我,这真的没什么,因为他们在操场上就是这么玩儿的。我回答她说:“操场上我是管不了,但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你是安全的,这就是我的教室。”最后,他们终于不再相互说脏话了。如果有谁不小心说了,别的学生会主动制止说:“嗨!闭嘴!不许说脏话!”
在研究生班上,新学期一开始,我就对学生清楚表明我的规矩和态度。我宣布说,不管他们到没到,我都会准时上课。如果迟到,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找其他同学补上落下的内容。我与他们分享了一些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我的一些实验。我还要他们对一些事情保密。这样,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给这些成人学生竖起来一道橡胶栅栏。
在一个高中的英语课上,学生通过作文表达了他们对一个友好课堂环境的愿望。加勒特·凯泽尔,教师兼作家和诗人,要学生罗列一下他们在他课上学到的“额外”的东西——也就是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许多学生列的东西是他们对阅读态度的改变,其他学生列出了课堂气氛。有个学生写道:“我学到了这个:一个班的同学原来可以像家人一样在一起,互相开着玩笑,同时还学到了知识,完成了作业。”另一个学生写的是:“一个氛围融洽的课堂比一个乱糟糟的课堂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课堂上,同学都有礼貌、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对所学的科目敬畏有加。”13
如果周围的大环境是友好的,那工作场所、教室、办公室就更容易有一个友好的小环境。尊重他人,为人友善,这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我想,这可能就是高中校长克里斯汀·沃尔特斯为什么工作这么出色的原因吧。如果教师们自己都不能体验到友好的氛围,怎么能指望他们去创造一个友好的教学氛围呢?通过让教师们相聚,分享各自的成功和失败,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南部高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成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范德比德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芭芭拉·斯腾格尔(Babara Stengel)说:“教学就是一个团队工作。要想个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了特例。因为它太使人心力交瘁,太难了——你需要歇会儿。”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