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慈面对学生

仁慈面对学生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仁慈,即有助于人,对他人有同情心,是把我们的孩子培育成为健康快乐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仁慈的态度不但不会削弱我们的权威,反而会使学生更尊敬我们,因为学生更喜欢善待他们的老师。16无论我们怎样向学生表达我们的善意,他们都会学着去善意对待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他建议我们要时刻记得,学生不是“我们的”,他们只是我们教室或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他们之前到过许多别的教室,将来也会到别的许多教室去。

——我相信,仁慈是教学这一神圣艺术的基础……善意对待学生,不仅不会破坏我们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反而会让他们更尊敬我们,因为学生总是对善待他们的人尊敬有加。15

仁慈,即有助于人,对他人有同情心,是把我们的孩子培育成为健康快乐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孪生孩子进行的一项研究里,人们对孩子父母的智商和教育背景、其家庭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以及他们童年时候接受的各种训练和教育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对孪生孩子的影响都不及他们是否被仁慈地关怀成长重要。我认为,仁慈也应该是神圣教育的基础。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下,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仁慈地去做。我们应该带着一颗仁慈的心去为学生立规矩,批改作业,规范他们的行为,挑战他们,约束他们。仁慈地对待学生也应当包括严格要求、寄予厚望、给他们各种挑战。仁慈的态度不但不会削弱我们的权威,反而会使学生更尊敬我们,因为学生更喜欢善待他们的老师。

仁慈可以有许多表现。有时是鼓励支持,有时是愿意倾听,有时是花一小会儿时间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也会表现在老师如何召集学生,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孩子,表现在其权威受到学生挑战时教师的反应。

我们个人的品格往往会在无形中引导我们去表现我们的仁慈。吉尔伯特·海伊特是《教学的艺术》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描写了另外一种仁慈的表现,一个满脸严肃的老师,很少点名,但是却大费周章地竭力把授课内容弄得让学生更易听懂,保证他们都能正确理解。“尽管他有一张不苟言笑的脸,他的行为有时并不那么富有人情,但是,他的最初动机就是要让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帮助赶不上的学生,为听不懂的学生答疑解惑,他仍然应该被看作一个仁慈的老师。”16

无论我们怎样向学生表达我们的善意,他们都会学着去善意对待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克里斯汀·沃尔特斯告诉我说,有一次,她心情低落地走过教室外面的过道,突然身边响起一个学生温柔而充满敬意的声音:“老师,您今天真漂亮!”这个学生温柔的善意打动了她,使她一下子有了精神。给出你的善意和得到善意一样重要。

在我们努力寻找如何善意对待学生的有效方法时,别忘了也应该善意对待我们自己。有的老师对自己非常苛刻,总觉得自己对学生或班级做得还不够好。当和某个家长的见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他们会花很长时间来回顾那次谈话。当在班上发了脾气,他们会非常不安,总是摆脱不了由此造成的坏感觉。我们对自己往往没有对学生仁慈。

亨利·卢云相信,太强的责任心会导致老师自我评价不足甚至苛刻。他建议我们要时刻记得,学生不是“我们的”,他们只是我们教室或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他们之前到过许多别的教室,将来也会到别的许多教室去。17

当我们带着仁慈、友善和大度的心态审视我们的一天、一周或是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才能看出下一次可以改进的地方,坚信我们已经在这种条件下尽力了。用这种态度善待我们自己,我们才能对学生抱以期望的态度。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极致,但只要善待学生,给他们应有的尊重,这样就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身心自由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