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马上要上初中了,可是他学习自觉性一点都没有,遇到困难就放弃,怕吃苦,怕累,简单的题不屑去做,难题不愿意去做。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说他就发脾气,顶嘴,特别贪玩。小时候测过智商还超常呢!但是,现在我们担心他这个样子上中学可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使他振作起来?
一位家长
现代的家长都比较注重智商的开发,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商的培养更加重要。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吝、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难取得成就。而情商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
1.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毅力和吃苦能力,因为生活环境过分优越,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去吃苦,一遇到点儿挫折就抱怨、退缩、放弃。有许多中学生从不做家务,家长不让,自己不会也不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从小一帆风顺,学习上、生活中稍有不顺利,心理上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不能忍受缺乏和痛苦,凡是自己想要的,一定想方设法搞到手,拿家长的钱的、问同学借钱的屡见不鲜。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都是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如果现在吃就这一块,如果能忍到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对于小孩子,怎样培养他的忍耐力呢?他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可以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到几分钟。有的孩子每次都把家长给他的零花钱很快花光,没有计划。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我下周可以加倍给你,这样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2.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非常单纯的环境中,接触的人少、磨难少、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少,有不少孩子胆小、内向、幼稚、自卑。有的家长把小孩子限制在家中,很少出门,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一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容易敏感、退缩。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不了解社会。还有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生存能力。有位某省的高考状元在某高校学习,成绩优异。但除了去图书馆,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非常乖。毕业后分到一个总公司,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对分配的项目不能完成,又分到分公司,无法适应人际关系,最后被分到基层所里,又不甘心做单调乏味的具体工作,最后情绪异常,精神抑郁,住进了精神病院。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许多新环境: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但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去适应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个究竟,如果家长这也不让孩子动,那也不让孩子摸,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4.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
但是家长经常替孩子做事,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得好好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都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打开抽屉时,家长不要害怕孩子捣乱而制止他,反而应该引导他:“你看,这是什么呀?妈妈怎么开电视呢?”另外,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别这样!这个不能动!”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5.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心理压力。
北京海洋馆开张之际,许多鱼儿和海生动物遭到孩子们小手的蹂躏而死去,一些专家呼吁:孩子们的皮肤太饥饿了!的确,当孩子触觉敏感时,就非常渴望用手触摸小动物,但是,有些孩子喜欢折磨小动物,把海参捞出来扭断它的身体、把蚂蚁放到水里、卡小白兔的脖子、揪猫咪的胡子等等,这些就不一定是触觉问题了。当人有心理压力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发泄出来,孩子也是一样,发脾气、摔东西、毁坏用具、折磨小动物等,都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压抑呢?首先,要从家长的情绪上找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难免过分关注,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要数落孩子,如果你问问哪个家长:一个月里能有一天不说孩子吗?很少!有的家长说:“我一回家看到孩子就头疼!”“我一看他写作业的样子就起急!”“老师一告状,我的血就往头上冲!”家长对孩子总是不满,造成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容易产生不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也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付比他弱小的动物。还有的家长不懂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摔玩具、破坏东西时,家长就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孩子无理哭闹时,家长往往要先制止孩子的哭;孩子在学校爱惹人时,老师就让同学都远离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一个“孤岛”上……这些做法并不能遏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恶化他们的情绪。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苛刻,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不愿意他们把时间花在玩耍上。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小提琴、绘画、围棋、英语、作文等七个学习班,结果孩子累成了抽动症。还有个小学生从小到大除了拉琴就是写作业,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把压力都转加到孩子身上,这些压力并没有变成学习的动力,却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造成孩子行为上的扭曲。怎样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呢?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当孩子摔玩具、发脾气、哭闹时,让他哭,不要理睬他,孩子最怕大家都不理他,等他情绪过去了,再给他讲道理。孩子爱惹人,可以让他每天回家打棉被300下,经常去游泳,以动治动。户外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是让孩子发泄情绪和多余精力的最好方式,让孩子学会把注意力指向外部的自然环境。
6.通过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来提高注意力。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样样都好,需要家长逐步地、耐心地培养。就像汽车一样,刚买回来,尽管零件都是新的,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简单粗暴,如不奏效就觉得没办法治了,孩子自己也就破罐子破摔。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顽固,而是家长的努力还不够。例如孩子的任性,就是因为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父亲是一种原则,母亲是一种原则,爷爷奶奶又有一套原则,孩子就有机可乘。有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那孩子怎么能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呢?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孩子当然也做不到了。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建议: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和磨炼。许多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娇生惯养,造成很多恶果。例如,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就很难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长的理解;家长为孩子考虑、保护过多,孩子就容易对自己缺乏自信,对未来忧心忡忡、神经质;家长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孩子的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相反,家长在孩子幼年,让孩子经受的磨炼越多,孩子会积累越多的能力和经验,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就会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