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爱人都是很勤奋和努力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抓得也很紧,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一切都为孩子着想。我们总以为孩子会体谅我们的用心,但是发现孩子越来越懒惰,好像在为我们学习似的,对未来他也没有什么考虑,好像永远也长不大。我们非常担心,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觉的人?
一位家长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发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理上成熟的过程,这就是人的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或环境不良,就会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各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有些家长就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虽然个子挺高,但很幼稚,也很脆弱。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成熟,家长并不了解,因为对于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考虑得比较具体,例如,孩子是否能考上大学?能否找到好工作、好对象?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如果这些主要问题解决了,家长就觉得孩子可以自立了。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能否真正在社会上立足,不仅需要这些形式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理上成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例如,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判断;孩子有稳定的情绪,来应付紧张压力,而不是神经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孩子有顺应的性格,善于和别人合作,而不是胆小退缩、内向孤僻;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漠视社会道德和规范等等。明白了这些,家长就应该了解不仅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更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但是,有些家长不清楚应该从何入手来帮助孩子心理上自立。
有一位大学教师,从小对儿子管教非常严,孩子做的任何小事,家长都要管,犯一点错就打孩子,还经常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她以为这样严加管教,一定会培养出品格出众的孩子,但是,事与愿违,孩子虽然如愿考上了大学,但第二年就因为小偷小摸被勒令退学。问他为什么家里有的东西也要偷,他说:“我也不明白,就是觉得挺刺激的。”问他是否觉得做得不对,他说:“不知道。”这个孩子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制能力。家长老替孩子想,孩子自己就不会思考;家长把孩子管得太严,孩子就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和能力;家长老给孩子现成的是非判断,孩子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还有一位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孩子除了上学就是在家写作业,胆小,不出去和别人玩,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因为他学习成绩好,纪律好,还被评为三好生。大学毕业工作后,性格内向孤僻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工作可以胜任,但人际关系不能适应,不和别人交往,自卑、敏感、多疑,老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他,最后发展成幻觉,而被送到精神病院。所以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样重要。
有些孩子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性格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自信心不足,做事情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胆小退缩,依赖家长,不合群;有的心理幼稚,说话办事显得比实际年龄小等等。有些家长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我们小的时候没人管也过来了,也就不注意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屑听取心理教育专家的指导,等到孩子长大出现问题却后悔莫及。其实性格包括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积极的心态和高效能的行为习惯,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孩子的父亲在农村开了家兽医院,收益还不错,在城里买了房子,把孩子和妈妈送到城里来。孩子妈妈身体不好,总是爱在床上看电视、吃瓜子,孩子回家后没有饭吃,写作业到晚上八九点还是饿着肚子,跟妈妈说,妈妈回答:“自己去做!”孩子做好后,妈妈要求端给她一碗,吃完饭孩子还要负责刷碗、洗衣服才能睡觉。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说:“如果我不考上大学,我得在家干一辈子活,我可受不了啦!”没想到妈妈的懒惰却成就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值得其他家长借鉴,不要对孩子包办代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