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单位后不一定会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因为社会和企业对优秀的判断标准非常严格,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他(她)不仅要变换角色,更要具备职业人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如端庄的职业形象、积极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行为等。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的任务之一,也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很多企业注重的不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好坏,而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好不好,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善于与他人沟通,是否懂得与人合作,等等。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学生进入企业的“钥匙”。
案例故事
负责任的人永远不嫌多
某公司公布了一批裁员名单,内勤部的小王和小燕都在名单中,并被要求一个月后离岗。名单公布时,她俩眼圈都红红的,大家都不敢多说一句话。
第二天上班,小王心里憋气,情绪激动,什么活也不愿意干,一会儿找同事哭诉,一会儿找主任申冤,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等份内工作全扔在一边,其他人只好替她做。而小燕呢,虽然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难过归难过,距离岗还有一个月呢,工作总不能不做呀,于是她默默地打开电脑,继续打文稿、通知。同事们知道她要下岗,也不好意思再找她打字了。可是她特意和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她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如好好做完这个月,站好最后一班岗,以后想给你们干都没机会了。”于是,同事们又像以前一样找她帮忙。一个月后,小王如期下岗,而小燕却被留下继续工作。
心动思考
小燕为什么被公司留下来了?
一项针对2013—2015年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企业调研表明,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高于对技能的要求,不少企业对学校的就业和教学部门强调:技能可以慢慢培养,但是人品和职业道德是我们最看重的。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说:“只要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他的职业生涯就会顺利发展。”
现代职业活动表明,由于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协作增强,机械化程度提高,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这充分显示出人才培养中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反馈的毕业生情况也表明,大多数不受欢迎的学生不是因为技能低下,而是因为不会做人。许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某职业学校有一名学生,技术非常好,参加工作后,却只知道埋头苦干,说句话都害羞,缺乏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最后反而没能通过企业的试用期。像这样的学生人数还不少。
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流失率高,缺乏理想,不努力学习,不守纪律,知识贫乏,动手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对社会缺乏认识,无危机感,甚至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格扭曲,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的发展。
中职教育开展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应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学们应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毕业后做一名受企业欢迎的好员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