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年,两年,支教时间结束。
老师,遇见你是我小学最大的幸运。
相信在日后,我们仍能遇见。
到时候,我想大喊一声“晓慧老师”,
之后我们还会??拥抱。
——题记
一
刘晓慧一直珍藏着学生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女孩叫满玉,梳着齐刘海,坦然直视着镜头,笑容自然而大方,毫无乡村孩子常见的腼腆忸怩。她双手举着一张手绘的“个人成长足迹”,记录了自己小学六年的经历。
照片摄于2016年6月,夏校小学六年级“星空班”班长满玉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县城中学;再往前,2015年10月,北京的一场慈善晚宴上,她的手绘作品《鸟的存亡》拍出了6万元的高价。这一切正像她身后黑板上的彩纸贴着的那八个字:璀璨星空,我最闪耀。
仅仅是两年前,面对着同样的相机镜头,满玉和同学们的反应全然不同。他们的眼神不断躲闪,以致刘晓慧迟迟无法按下快门,费了很大力气才给全班拍下一张来之不易的合照。照片上的11位学生,有的望向别处,有的直愣愣盯着镜头,没一个人脸上有笑容。那时候,他们大多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热情,对未来更没有任何打算。
这一切持续到2014年开学前报到的那天,支教老师刘晓慧走入他们的生命中。
五年级的教室位于楼道拐角,刘晓慧还没走近就察觉出一丝异样,校园里每一处都充满了喧嚣,老师必须费很大力气才能让孩子们保持安静,这里是唯一的例外。
走进教室,眼前的孩子们沉默着各自打扫卫生,刘晓慧尝试着向几个学生打招呼,他们像没听见一样走掉了。陪同的当地老师叫来了班长满玉,这也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女孩的气质和整个班级保持着高度契合,淡定面对着新老师的每一句问话。
一片寂静中,刘晓慧开始了第一堂课,她尽力热情地介绍自己,在课堂上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和照片,问学生们:“你们有什么喜欢的事情?”一片沉默。“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课?”“你们喜欢语文、数学还是英语?”“你们喜不喜欢语文?”问题从问答简化为选择,再到判断,学生始终没反应。
一切沟通的尝试都宣告无效,空气中充满着一股“尴尬”的气氛。孩子们有的茫然望向她,有的低头紧盯桌上的调查问卷,那是刘晓慧为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而精心设计的。很少有人在上面写字,为数不多肯作答的,要么字迹难以识别,要么语句根本不通顺。
满玉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其实她心里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愿意说,习惯了”。刘晓慧能感觉到,当时班里的同学都充满了对陌生人的提防,长久以来自信的极度缺乏更加深了这点。
新老师没想到会遭遇这样的场面,她有些手足无措,但还是在冷场中按预定计划上课:介绍班规,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被点名的孩子有的能说上两句,有的站起来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不容易熬到下课,刘晓慧默默收拾起材料,走出教室,没人理会她。
支教前,有当地领导对她叹息,这个班在全镇都有名,你不容易。如今刘晓慧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
夏校小学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学校在山里,交通闭塞,村民多以种茶为生。刘晓慧来的时候,全校共105名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有24人,最少的只有4人,五年级的11名学生集中在一个班,刘晓慧后来把它命名为“星空班”,她是班主任。孩子们大都只会讲潮汕话,听不懂普通话,认识的字也十分有限,好几个孩子难以读出完整的句子和段落。全年级语文平均分一般保持在30分左右,只有两个学生能及格,满玉是其中之一,“居然”能考到85分。
刘晓慧没有退缩。眼前的一切——群山,村庄,学校,还有学生,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她就是在类似环境中长大的。
出生于安徽一个小村庄,刘晓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感同身受。她初中的学校也坐落在山里,只有一栋教学楼是三层,其他都是瓦房。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分为上下两排的大通铺,三四十人拥挤在一起,屋里也是黄土地。每周她都要从家里带饭菜去食堂蒸,夏天菜吃过两三顿后就会馊掉,她们只能用白糖和辣椒下饭。高中是全县最好的学校,即便如此,每班也只有寥寥几人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争取这一渺茫机会,所有人的高中生涯除了学习,几乎再无其他。
直到2010年考上南开大学,刘晓慧才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走进校园更切身体会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别。大二那年暑假,刘晓慧参加了一次短期支教,给孩子们上阅读课,也对公益行业有了初步了解。大四时她旁听了美丽中国支教的宣讲会,由此做出了长期支教的决定。她想起小时候几位来家乡支教的大学生,在他们办的夏令营中,五年级的自己第一次知道了“大学”的存在,仿佛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我想以后变成他们。”
出身农民的父母并不清楚“支教”是什么,他们本来希望孩子在城市找一份稳定工作。刘晓慧将工作性质解释了一番,他们依旧不大理解,出于对女儿的信任,还是同意了。后来每次通电话,父亲都会叮嘱:“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要好好教孩子。”
2014年,刘晓慧从南开大学商学院毕业。这一年,全中国727万名本科毕业生拥向一线城市,她则转过身,走向潮汕的乡村。
二
下课铃声响起,满玉像往常一样背起书包走向校门,却意外发现,那位大家都害怕的新老师主动来到自己面前,表示要送她回家。
其他孩子不愿回应自己,刘晓慧决定一个个单独交流。她觉得相比其他学生,班长还算易于沟通,因此从她这里开始。
这是满玉此前从未得到过的待遇,她沉默着接受了新老师的善意。漫山遍野的茶树掩映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刘晓慧和她聊了很多,满玉的家庭,班里的同学,她喜欢的课程,日常的爱好,脚下的这片土地。也在闲聊中得知,满玉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错,姐姐学习也很好,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满玉每次考试分数都很高,但她仍然觉得学习很无聊。
这次谈话成了师生关系改善的开端。刘晓慧不再强求学生与自己当面沟通,而是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话写进周记,什么内容都可以:愿意说的心里话,生活中的趣事,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如果实在写不出来,做笔记摘抄甚至画画都可以。
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下,学生们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不同于作文的内容。学生小婷描写了家里的黄皮树:“我热的时候,它为我挡热,下雨的时候为我挡雨,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植物。”还在周记中夹了两片树叶:“老师这是我给你的黄皮树叶,请问老师你的家乡有黄皮树吗?你们的黄皮树是这样吗?”另一次,她记载了刘晓慧给自己家打电话的经历:“那时,我心里非常害怕,是不是来说我成绩?我被吓得魂都丢了,原来是找我妈妈。”“我听着妈妈的语言,我忐忑不安,心想是不是我在学校做了什么事,还是我考试不及格了。”
学生小纯则记下了老师的一项教学尝试。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刘晓慧要求学生们反复读课文,上课读,放学也读。因为无法放学后监督每个孩子,她决定募集二手MP3,有人质疑这是否太奢侈,刘晓慧解释,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家录下朗读课文的声音,上课时供自己检查:“后来,MP3到我们手上了,您也让我们每人录了一段语音,这一段语音就是送给捐MP3给我们的那些人。”
满玉的周记一直是字迹最工整,内容也最丰富的一个。她会在周记中思考如何与同学相处,探讨人生乃至死亡的意义,还会把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改编成剧本。有时她会摘抄古诗或收集成语,用水彩笔勾勒出边框,在空白处配上自己画的蜻蜓、西瓜、荷花。
在一篇周记里,满玉记下了“护蛋”的故事。刘晓慧带来了11个生鸡蛋,要学生们保护一整天。孩子们给鸡蛋包上袋子,或者包上一层棉花,还有的两样都包;有衣袋的藏衣袋,没有的拿在手里,其他年级的孩子笑话时,他们会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当满玉不小心把鸡蛋磕到栏杆时,“我都不敢看那蛋了,生怕看到什么蛋白还是蛋黄流了出来” 。“所以我就用手去摸,摸摸看还有没有那个蛋的形状,因为如果坏了,我是摸得出来的。”直到确认鸡蛋安全后,她才敢看它。
这篇周记后面,刘晓慧用红笔写下长长一段评语:“看到你们分享的这些护蛋的趣事,老师也觉得好好玩。我的眼前仿佛都能看到你们俩那时担心的样子和表情,写得太生动太棒了!尤其在这么有趣的活动中还能让大家体会到‘责任’那个词的重要,老师这11个蛋真是买值了。”
学生们的每一篇周记,刘晓慧都会认真回复,尤其是满玉的。她的红字经常会比满玉的黑字更多,有时还会和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趣事,师生在不期然间结成了秘密的笔友。
除了讲授课本的知识,刘晓慧也开始给学生讲故事。她给二年级的孩子看《三个强盗》,他们画出了彩色的强盗,“我给他涂成彩色的,因为他是好的强盗”。四年级的孩子听她讲完《失落的一角》,自己创造出了《小可怜历险记》。五年级看的是《最想做的事》,一个有听读障碍的孩子主动指着书,大声念着:“黑??脸??脚??”
这些表现让刘晓慧决定建一个图书室。她记得幼时就读的希望小学就有这样一间屋子,那里是自己童年时的心灵家园。“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她相信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更坚信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
刘晓慧从自己参加过的公益组织那里得到了帮助,还通过网络募集了6000元资金,书架桌椅都由她和队友鲁思凡亲手组装和搬运,她们经常要把装着100多本书的小书架搬来搬去,到了后来,两个女孩已经可以轻松抱起装有50多本书的书架。有6个小书架,卖家发货时忘了打孔,她们因此又学会了打孔技能。
一番忙碌之后,“故事小屋”建成了,这是刘晓慧在全校征集后确定的名字,它分为低年级阅读区和中高年级阅读区,配备了高矮不同的桌椅,地面铺上了泡沫爬行垫,桌椅也都选择了可以折叠的样式。
“小屋”的落成,成了这所小小的乡村学校的一件盛事,也让许多孩子找到了乐土,五年级的小东就是这里的常客。作为住宿生,他此前放学后的主要消遣就是坐在旗杆下无所事事地发呆,“故事小屋”开放后,他安静依旧,只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图书室的一角,看自己喜欢的大百科全书,还常在周记中用磕磕绊绊的语句记下收获,开头往往是:“老师我今天看了大百科全书,认识了这些动物/植物/军舰/建筑/食物??”后面是“报菜名”般不厌其烦列出来的一长串名单。即便如此,只要肯写周记,刘晓慧都会一如既往地对他加以鼓励。
改变在悄然发生,尽管慢了些。小东的周记慢慢从两三行变为几行、十几行甚至两三页;看书最多的小佳,平均一个月能看四五本字书,有时一个月能看3000多页。其他许多住宿生们也会主动和刘晓慧聊起书里的角色:青蛙弗洛格,花格子大象艾玛,小兔古纳什??
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新想法也涌上刘晓慧心头。
三
除了语文课,刘晓慧也教授美术,她决定把两门不同的课程联系起来,为此在学校里办起了自制绘本活动,教孩子们自己创作故事,再进行分页,用铅笔绘制草图、扫描、上色。不同于以前上课时的漠然,如今孩子们已经可以满怀自信地前来报名了:“老师,你看我可以不?”
一份又一份充满童稚想象的画作交了上来。惜敏的作品是《好饿的毛毛虫》——一只“贪吃蛇”般弯曲着身体的毛虫被各式甜点、水果环绕。丽霞的《大树爷爷的四季图》描绘了小白兔与大树爷爷一年四季的相处。秀文和苗如在一块块心形硬纸板上画出了《鱼儿的世界如此渺小》,讲述了鱼妈妈为保护孩子们牺牲的故事。
满玉的画作成了最大的惊喜。活动期间她几乎从未找过刘晓慧指导,交上来的绘本却讲述了一个环保故事:人类的捕杀使鸟类灭绝,肆虐的虫子吃光了花草树木和各种动物、喝干了河水,即将成为下一个目标的人类悔不当初,最后在自然之神的帮助下,回归的鸟类消灭了虫子,世界恢复了平静,人类和鸟类从此和平相处。
这个名为《鸟的存亡》的故事,灵感源自满玉的一次亲身经历。那次她刚捡到了一个鸟窝,一只小鸟就死掉了,出于对这个逝去小生命的惋惜,她创作了这个故事。此前从未学过构图和配色,她却把每个元素画得栩栩如生。刘晓慧觉得,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幅作品表现了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2015年的夏秋两季,《鸟的存亡》开始了自己的奇幻漂流之旅。六一游园会上,它和其他绘本在夏校小学展出。7月,它被推荐参加了饶平县组织的“美丽家园·绿意”青少年绘画比赛,并获得小学生组的一等奖。暑假期间,它又参加了“画说”公益画展,在厦门、合肥、桂林、郑州四个城市展出。
那年10月,《鸟的存亡》入选了北京木木美术馆一场慈善拍卖晚宴的拍卖名单,并被意大利菲亚特家族继承人Lapo Elkann以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Elkann对它赞不绝口,称这是此次中国之行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这笔善款也将用于支持乡村儿童在艺术层面的实践,以帮助像满玉一样的孩子。
对这些荣誉,满玉一如既往地宠辱不惊。母亲对她说,最重要的不是拍了多少钱,是大家喜欢你的想法,你的画会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你是在做一件好事。
因为这次得奖,她获得了一次游学机会,刘晓慧带着她和另一位同学小悦来到北京和天津。时候是寒假,从小生活在南国的两个孩子第一次见识了北方的冬天。她们用老师借给自己的相机,拍下每一棵只剩光秃枝杈的树木。只要在路边看到积雪,她们就会过去摸一摸,踩上一脚。站在未名湖的冰面上,两个孩子既担心冰面会裂开,又对双脚站在冰上的感觉新奇不已,直到穿着冰鞋在滑冰场滑开步子,这份紧张才完全消失。
孩子们还跟着刘晓慧来到了她的母校。她们在南开大学的主楼前展开美丽中国支教的旗帜,瞻仰周恩来总理的雕像,抚摸着南开校钟,读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对“长得像纸筒”的教学楼和“很有艺术感”的路牌好奇不已,更惊讶于大学里竟然还有银行、便利店和小吃店,这些都是她们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县城才能见到的东西。
旅途的最后,同行的另一位老师问两个小姑娘,参观的四所大学里最喜欢哪一所,她们异口同声回答“南开大学”,还感慨,以后要努力考上这里,成为老师的学妹。
四
支教最后一学期的植树节,刘晓慧带着孩子们来到校园里一棵大树旁,挖出从前埋在树下的一只盒子,那是升入五年级后老师带领他们埋下的,刘晓慧摄下的那张合影也在其中。
看到照片上自己当年的表情,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也是醉了,太后悔看了!真的太丑了!”满玉还找到了那时写给现在自己的信:“简直太搞笑了,看自己给自己写信的感觉太奇妙,而且里面的语言好无聊哦!”
变化的不只是孩子们的表情,还有他们的成绩。全年级语文平均分从三四十分提高到及格线以上,有一次还拿了全镇第一。满玉也有一次考到了97.5分,她曾怀疑老师是不是改错了:“都想捏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周记还在写。小悦流露出当老师的愿望:“老师,您说我这样写周记,您会不会觉得我太抬举自己了?我有点这样觉得,嘿嘿!”还对老师表示同情:“其实您教到我们这一班是挺惨的,因为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是全世界最难教的班。听了这些话,我们其实挺沮丧的,但是您来了,您没有这么说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在这里,我很真诚地对您说声:谢谢!”
小东如今可以每天写三页日记。他会用不算通顺的语句写下对过去的反思:“至(直)到我五年级上的时候一经(已经)太夜(野),六年级上我才认真学习,这一切是老师们的教育,六年级我一定加油努力。”并请求老师:“老师你以后要加我QQ,不会的我问你。”前一年的感恩节,他还悄悄递给老师一个手折的爱心,拆开后里面有一句话:“老师,谢谢你教我读书,我会加油。”
临毕业的时候,学生们自己编写了一本班级纪念册,其中一个版块由满玉执笔,她以罕见的细致,记录下了所有同学两年来的进步:小婷从前不愿举手发言,后来“发言很小声”,再后来“主动举手发言,尽管声音很小”,最后“又主动,声音也很大了”。小纯一开始“有创造力,但不愿意积极分享”“慢慢地与别人沟通自己的想法”,后来他当上了文艺委员,“有想法都乐于分享”。小悦则从“偶尔举手发言”到“经常举手发言而且理解很切中中心”,直到“积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并得了第一”。为自己记下的变化则是:作文语句很死板——懂得多看优美语句——学习写作方法有哪些——作文写得很生动——有了“作文小能手”头衔。
“作文小能手”也有了梦想。刘晓慧以前问她:“以后你想干什么呢?”她总是摇摇头飞快逃开。如今再问,她会笑着说 :“我要当个科学家。”她发现科学实验很有意思:“有机会到了大城市看看,发现科技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了,我想多学学这些奇妙的知识,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一些。”
2016年6月,夏校小学六年级“星空班”的师生一同迎来了毕业季。满玉将在镇里继续读初中,刘晓慧也将结束支教。离校那天,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毕业礼包,里面包括他们各自的周记、毕业照、班级纪念册等,用来录课文的MP3也装在一个个小包里,包上面有她亲手绘出的每个人的名字和班级口号。很多孩子哭了,小婷不断给坐上车的老师发短信,“老师你走了吗?”“老师你会不会忘记我?”“十年后会忘记我吗?”“如果你真的忘了我怎么办?”??
满玉没有哭,她抱了抱老师,交给她一封信。离校的车上,刘晓慧把信拆开,看到对折的信纸外侧写着:“老师请边看边回忆,请保持笑容,毕竟笑起来的老师更好看。”
在这封信中,孩子用简笔勾勒出了一大一小两个小人的轮廓,让他们摆出各种动作,连环画一样描绘出自己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自己来学校后听说有新老师到来,在新老师面前十分害羞,只听课不举手,与老师逐渐熟悉,和老师聊起了天,直到天天上办公室找老师,毕业都敢主动拥抱了。
就这样,一年,两年,支教时间结束。
老师,遇见你是我小学最大的幸运。
相信在日后,我们仍能遇见。
到时候,
到时候,
到时候??
我想大喊一声“晓慧老师”,
之后我们还会??拥抱。
伴随着最后一句的,是两个保持着拥抱造型的简笔小人。刘晓慧终究没能保持住笑容,感动和思念的泪水伴随了她的整个归途。
离开广东,刘晓慧在旅途中度过了22岁生日,那一天,她的QQ空间被孩子们的祝福刷了屏。这些年来,她的好几个生日都过得很特别。四年前,早上两年学的她在去厦门参加暑期支教的火车上度过了18岁生日。两年前,她在云南的暑期学院度过了20岁生日。如今,她同样马不停蹄赶赴暑期学院,为的是培训新一批支教老师们。
大二支教时,刘晓慧总会想起儿时的自己,以及来家乡支教的那些大学生:“画面交织,今天的我终于成了‘你们’。”
或许许多年后,她的学生们当中,也会有人成为明天的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