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比现在更好

未来比现在更好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十六年来,我以复兴佛教为己志,未尝稍怠,如今台湾的佛教十分盛行,社会的经济也越来越繁荣,但是我并不因此自满,依旧夙夜匪懈地策划未来,希望未来的一切都能比现在更加美好。让社会大众的眼见耳闻都能够浸润在佛教的世界里,相信未来的社会一定比现在更安和乐利。组织佛教体育队伍、佛教音乐团体、提拔佛教艺术人才,举办佛教巡回展览,以正当娱乐来化导众生。

未来比现在更好

一九四九年元月,我来到台湾,看到当地社会经济萧条,生活落后,与我过去生长的南京、上海的繁荣景象比起来,可说有着天壤之别。佛教方面,台湾的寺院崇尚拜拜,既没有大陆丛林的宏伟规模,又没有续佛慧命的文教事业,而神坛庙观充斥,其中许多都打着佛教的旗号来行敛财之实,凡此都使得佛教沦为迷信之流,无法达到净化人心的目地。感叹之余,我在《觉生月刊》上写的文章——《回忆比现实美丽》文中叙述大陆佛教事业建设、人才运用等种种情况,期能唤起当地教界的觉醒,同时也以此自勉自励。四十六年来,我以复兴佛教为己志,未尝稍怠,如今台湾的佛教十分盛行,社会的经济也越来越繁荣,但是我并不因此自满,依旧夙夜匪懈地策划未来,希望未来的一切都能比现在更加美好。

三四十年前的台湾,佛教徒多以诵经拜忏为主,对于佛法中因缘果报等教义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当时的寺院多将佛经典籍束之高阁,一般人不易接触,市面上印行的佛书,多以课诵本或一些非佛法的善书,即便偶见《金刚经》、《弥陀经》等,也都是古本制版流通,内容艰涩,印刷粗糙,真正能让人了解佛法的读物真是少之又少。

有鉴于此,我尝试用浅白平易的文字撰写佛教小说、散文、传记、诗歌,在报章杂志刊登,在广播电台发表;我设置“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简明易懂的佛教丛书;我发起“每月印经会”,采新式标点符号,分段、分行,重新编印佛经;我编纂佛教杂志,登载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文章,使佛法能深入人心……凡此都获得了大众良好的反应,连平日视佛教为迷信的知识分子,也开始予以认同。

为了提升佛教文化的层次,我继续往前迈进,创设佛光出版社,以生动的文字将佛教的智慧流通于世;成立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现代化的方式让大众易于接受佛经;举办赠书活动,将优良的佛教图书捐给机关学校,使整个社会都能受到书香的熏陶;鼓励演艺人士从事佛教电影的制作,以悲智愿行的典范寓教于乐;指导老师们研究佛经里的教育方法,用方便巧思启发学生的心灵。目前,我仍然不断地著书立说,将自己体验的佛法公诸大众,并且继佛光山、西来寺、澳洲的佛教宝藏馆之后,又于各处设立展览馆、美术馆,以精美的文物展现佛教历史的源远流长,佛教教理的博大精深。

台湾佛教从乏人问津到热烈澎湃,佛教典籍文物的通俗化、文艺化可说居功最大。将来,我们还可以从事长程的规划,重新结集三藏,将汉文三藏经典整理简化,添加南传经典和现代著作,修正与原意大有出入的佛书,补入新发现的古人作品,举凡相关的漫画、摄影、雕刻、建筑、图表、梵呗圣乐的曲谱、护教辩难的论文、法制规章程序等,均纳入其中,并且重新归纳分类,电脑存档编印,成为国际共遵的三藏经典,让佛法从山林寺院走入社会学校,从出家弟子到达在家信众。

此外,我们可以拟定方针,大力提倡佛教优良读物,奖掖佛教音乐创作;分门别类,出版佛教专书;运用视听科技,将佛经讲座、梵呗音乐、佛教卡通、佛法典籍、佛教剧本、佛教故事制作成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片;成立佛教资料社,将佛教人事、数字考据等资料建档,为历史留下见证;兴办佛教通讯社,对外发布佛教每天的大事、活动、佛教对政经的观点、佛教对生权的维护、佛教对和平的看法、佛教对舆论的督促;设立佛教电台、电视台……让社会大众的眼见耳闻都能够浸润在佛教的世界里,相信未来的社会一定比现在更安和乐利。

五十年前在大陆各地丛林参学时,我就深深地感到:过去佛教寺院以租佃收入与法会油香添补经济来源的不足,随着时移世迁,社会形态逐渐改变,佛教的财源也应有所更易,更何况普济群生是每一位佛子应有的责任,所以兴办佛化事业才是佛教的慧命所在。十年后在台湾,这份心愿逐渐达成。

四十年来,我为教界造就人才,办理养老院、育幼院、托儿所、幼稚园、图书馆、出版社、杂志、学校、讲堂、医院等,佛教事业的大众化不但带动了佛教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让佛教事业更加普及化,鼓励信徒经营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场、林园、工厂、银行、报社、电视、电台、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信托保险、旅游事业……佛教界可以办理青年助学贷款、工商企业融资、退休养老基金、急难扶持会……成立职业辅导训练中心、妇女求职中心、电话法语中心、佛法咨询中心、大专青年活动中心、老人长青苑、收容所……鼓励佛子们充实六度四摄的修养,担任教授、讲师、律师、医师、护士、幼教师、教诲师、布教师、工程师、美术师、音乐师……组织佛教体育队伍、佛教音乐团体、提拔佛教艺术人才,举办佛教巡回展览,以正当娱乐来化导众生。

佛教本着慈悲济世的胸怀,以普及化的佛化事业教众养众,相信整个社会必定会更加富强康乐。

佛法的教化由文字到图样,由静态到动态,无非都是度生的方便,然而佛法不是一种知识,必须要靠修行才能有所体证,只可惜过去的佛教太过重视出世的思想,佛弟子一入门,所接受的就是苦行禁欲、了生脱死的教义,法师也鼓励信徒舍弃世间,入山清修,不但埋没了佛教的人间性,也使得整个佛教与社会脱节。

因此,我提倡每日课诵生活化,依据自己的环境,将修持纳入生活作息当中;我主张戒律规范人间化,鼓励信徒实践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的修持,树立饶益众生、福利世间的风范;我赞成举办经常性的念佛会、禅坐会、报恩会、法座会、八关斋戒会等,让红尘众生借此荡涤尘虑;我也欢喜举办大型的禅净密三修法会、扫街植树运动、亲子游乐活动……欢迎信徒全家参加,共享法喜;我在佛光山及各道场设立修持中心,提供良好的修行环境,我发起朝山参访团,启发信众清净道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佛法已在台湾民众心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均公开赞扬佛法的周遍圆融。举凡佛像开光、佛化婚礼、新居洒净、破土典礼、开工仪式、公司开幕、落成大典等,民众们也都喜欢邀请法师前往加持祈福,冀望日后每个人从生到死,从小儿弥月到成年礼仪,从公仆选举到宣誓就职,从年节庆典到家庭聚会,都能借着佛教仪式来净化身心,那么台湾上下必然一片和谐,社会到处一定安详和乐。

近几年来,国际佛光会举办的净化人心七诫运动,不但引起法务部的重视,机关学校也纷纷热心参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举行的世界佛学会考,吸引百万人共襄盛举;佛光山丛林学院主演的梵音海潮音音乐会,屡次造成座无虚席的盛况;佛光山举办的短期出家修道会、在家戒会、教师夏令营、大专青年学佛营,也成为大众每年瞩目的焦点。修持实践的人间化俨然是今天佛教的趋势,日后我们还要朝着统一化的目标前进,因为各门各派的修持方法分歧太大,各宗各寺的礼仪程序差异太多,不但佛门信众莫衷一是,也容易导致邪魔外道乘虚而入。所以,今后的佛教,早晚课诵内容应该统一,生活规范应该统一,禅净忏仪规则应该统一,婚丧喜庆仪式应该统一,乃至殿堂供奉的本尊应该统一,印刷发行的经书应该统一,称谓头衔的礼貌应该统一,僧俗层次的资格应该统一。

多年前,法学博士曾敏敏女士曾对我说:“我们在家信众总是觉得了生脱死、成就佛道,是一件好渺茫,好遥远的事情,我们只想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过得比别人更好一点,比世人更超逸一些,就很满足了。”我听了这番话,心中真是感触良多。佛教之所以无法推展开来,化导群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教者不能契理契机,而用出家人的标准来要求在家信众,使得有心之士觉得佛道难成而心生畏惧,裹足不前。人间最重要的就是让现在的生活过得更好,舍弃人间的生活,哪里还有佛道可求呢?舍弃现代的说理,哪里能使人心悦诚服呢?因此,我在说法时,总是鼓励信众净财事业越多越好,禅悦法喜越妙越美,希望大家都能在佛法的引导下,拥有全面的人生,享有合理的经济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净化的感情生活。

弘法的内容固然需要顺应人心,弘法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应该走入人群,到乡间的庙口宣道,到展演殿堂讲经,到三军阵营开示,到各级学校说法,到机器声不断的工厂布教,到受刑人聚集的监狱指点迷津。我曾力排众议,用音符乐曲来弘扬佛法,以声光化电来敷演妙谛。我也改变传统讲经形态,有时采取座谈方式,一齐研究讨论;有时前往家庭普照,与信徒们接心;有时召开会议,大家报告心得;有时举办活动,彼此联谊交流。

四十年前,我突破窠臼,在台湾兴建第一座讲堂,灌制第一张梵呗唱片,设立第一所星期学校,发动第一次环岛布教。我在道场建筑里添设教室、会议室、简报室、图书馆、视听中心,将寺院学校化,使之成为“学佛”的场所,而不仅是“拜佛”的地方。我在聚会活动里,增加开示说法,好让与会者将实用的佛法带回家庭,影响社会,达到净化人心的目的。

刚开始,我以现代化的理念进行弘法工作时,真可谓滞碍难行,但是久而久之,当人们发现现代化使得佛教更加进步,让众生更能身受法益时,大家莫不起而效法,认可实践。

弘法方式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时势所趋,未来我们还要迈向“国际化”的新里程碑。因为佛陀说法总是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为对象,佛教的弘传当然也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为满足。所以,我在佛光山开办国际学部,培训国际弘法人才,我创建国际佛光会,统筹世界各地的佛教资源,遍洒菩提种子于十方;我设立国际弘讲师、檀讲师制度,结合僧俗四众的力量,在海内外广宜妙谛;我发起佛教委托研究,奖励世界有心之士探讨佛教国际化的各种问题;我召开国际佛教学术会议、国际禅学会议,我补助中央大学召开文学会议,我支持一些美学研究,期使学术界也能互相交流;为了提倡佛教融合,我举行世界显密会议、国际僧伽讲习会,增进世界各宗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如今我又开始筹划国际佛教金刚会议、国际佛教妇女会议、国际佛教义工会议、国际佛教青年会议……未来佛教的弘法若能走向国际化,必定能使众生蒙福更多。

经云:“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四十六年来的努力已经使佛教在岛内开花结果,如今我们必须站稳脚跟,在现阶段的通俗化、大众化、人间化、现代化上精进不懈,放眼未来,着力于佛法的文艺化、制度的统一化、事业的普及化、弘法的国际化,相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美好。

(一九九六年六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