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雅斯贝尔斯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发生着越来越深入的联系。近10年来,朱自强怀着服务社会的意识,运用自己治学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厚的儿童文学理论资源,拓展到语文教育、儿童教育、儿童阅读这些实践性领域,做出了走出书斋的学术研究。朱自强对于儿童文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了中国对外国,特别是对日本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于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展开,儿童文学具有跨学科性和社会实用性,越来越发挥出在语文教育、儿童教育、读书社会建设方面的实用功能,儿童文学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渐密切。
朱自强曾在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的发言和讲演中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即使站在绝望的边缘,也要转身朝向希望。”应该说,朱自强在儿童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显著的学术成果,正是他在教育领域中育人深远,润物无声的成果,也成为他对教育社会、读书社会的建设产生的影响巨大的原动力。有人说学生的头脑是火把而不是容器,需要的是点燃而不是填鸭,而朱自强更喜欢将儿童的心灵比作一颗种子,作为种子的心灵要有自己的生命蓝图,“教育就是如何发掘蓝图并将之发展成为摩天大厦”。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的不是园丁是葡萄藤自己,反而是园丁要小心,不要用漠不关心的剪子伤害了葡萄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除了对儿童心灵的关注还要重视儿童培养的环境,因为种子的萌发与土壤、水分、阳光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这些外部条件的把控对于儿童发展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都是阔别童年的人,而朱自强却以一颗童年般诚挚纯粹的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生命长河中的那份快乐与富足。对于朱自强而言,这份对于光明的追逐和对解放儿童身心的探索将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他在众多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中间,显得积极而乐观;他在儿童文学的阵地上做着先锋和领袖;他的人生观正是他深爱的孩子们对他的赐予;他以儿童文学研究为原点,从探路人到领路人,通过理论到史料的辐射性研究,形成了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为推动中国的教育社会、读书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琦,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导师朱自强。
陈 戈
陈戈,男,1965年10月生,中国海洋大学、日本东海大学理学博士,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博士后。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当前我国海洋遥感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海洋遥感学科的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该学科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海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成员、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卫星海洋遥感与海洋信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拓展到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与海洋等领域的应用,在卫星高度计遥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以及海陆一体化虚拟海洋与数字城市仿真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