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长湖何以能坚持20多年如一日,不懈怠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对此,他认为:“就我而言,科学研究并非仅仅是一般工作,而是我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说,科研就像寻宝,时时会给自己带来惊喜,给他继续做下去的激情和动力。他回忆说:“有一次,我们在做关于鱿鱼黑色素的实验时,偶然发现其超强的生物活性使得它与铁离子很容易结合,这在国内也是独家报道。”他还介绍了当年发现鱼肉蛋白质ATP酶活性测定的过程。鱼糜加工的制品一直是备受人们喜欢的高蛋白食品,制作鱼糜制品的重要指标是鱼肉蛋白质ATP酶活性的有无。就这个酶的测定方法而言,在薛长湖之前并非没有,但是原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久。而薛长湖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终于突破重重困难,发现了一种可在10多分钟内完成的简单实用且操作简便的测定方法。这在当时世界上还是第一家。此方法除了测定鱼肉蛋白质ATP酶的活性,在微生物检测领域里同样无往不胜,凡与ATP酶有关的测定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薛长湖认为,阅读量以及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度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因此,需要随时了解所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外处于什么水平。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稍有停滞便会一落千丈。因此,他广泛阅读有关自己所做的研究领域几乎所有方面的信息。当然读尽所有的书不可能,只能有重点地阅读。通常是根据实验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正是大量阅读,使他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善于从国内外热点新闻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当作科研主攻方向。例如,他看到习主席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相关新闻后,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立即与泰国农业大学取得联系。他注意到,泰国海洋水产品资源丰富但技术相对落后,而中国可以发挥海洋科研技术的优势与其合作,互派留学生。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设想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
除了做理论研究,薛长湖作为院长和学术带头人,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004年,他组织实施了学院“海洋食品中试基地”的建设工作。该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并于2011年争取到山东省发改委两区建设项目340万元资金支持。以中试基地为基础申报的“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2年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批准,正式列入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他还先后主持组建中国海洋大学-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洋食品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食品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并担任研发中心主任,使本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几年来,为推进科研成果实际运用转化,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水产加工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访问交流的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