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头衔没有让姚军满足现状,2003—2013年十年期间,担任石油工程学院院长的他坚持不断学习借鉴、吸纳融合,弘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学院工作中,带领学院在新世纪新机遇和挑战下稳步前行。
理念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作为院长,姚军敏锐的意识到,在全球国际化愈演愈烈的新形势下,国际化办学将是学院发展的“重头戏”。2010年底,作为姚军赴澳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带领学院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回国后,他带领学院率先成立国际事务办公室,负责学院在人才引进、专家讲学、学生联合培养及学院外文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并组织修订了《教职工岗位考核办法》,将“组织承办、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等”作为硬性指标写入其中,力促开放办学,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走在全校前列。现在,国际化早已发展成为石油工程学院的一道标签,每年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众多学者前来交流,前来留学的国际学生也是逐年递增,这大好的势头离不开姚军当时的“远见卓识”。
担任院长期间,姚军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积极带头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吸收青年教师加入他的科研团队,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电子教案。油田化学系范海明老师2010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来该院工作,姚院长给他做“教学指导老师”,主动与系里沟通,将其推荐到“泰山学者”康万利教授课题组,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到了国家“863”、“973”、油气重大专项的研究中。
姚军(右二)和团队在研究中
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曾这样评价姚军:“姚院长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管理经验丰富。他始终都在思考学院的发展,提出的很多思路具有前瞻性。他为人谦虚,成绩都会归为大家,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姚军十分注重文化与理念的提升,与班子成员一起凝练了“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和谐相生”的理念,提出并实施“强化传统石油特色,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各项事业成效斐然。
“十一五”以来,石油工程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教师成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层面人选,获批教育部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2门;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16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2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研经费连续两年突破亿元,2012年、2013年科研经费连续突破2亿元;国际化步伐不断迈进,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科廷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