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已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多年来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不断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已初步构建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为解决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北京市推行以“村账托管”为主要形式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2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人均92589.6元,净资产总额1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人均37585.7元。除此之外,农村集体还拥有土地、林地、山场、水面等资源性资产。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已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已初步构建。北京市多年来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不断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已初步构建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体系。2000年以后,面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通知》,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转变集体资产经营方式提供了制度依据。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列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已全面推进。市农研中心经管站于2009年制定下发了《北京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管理制度(试行)》,各区县结合本地制定了实施办法,许多乡镇、村制定了更为具体详细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为解决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北京市推行以“村账托管”为主要形式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截止2010年,全市已有3799个村实行了“村账托管”,占全市总村数的95.5%。同时,全市农村普遍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实行了财务公开,其中规范公开的达到90%以上。全市已有3550个村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占全市总村数的89.2%,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从1993年开始试点、2003年全面推行、2015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变成“按份共有”,转变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提高了集体资产运营效率。同时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了内部约束机制,促进了集体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到2009年底,北京市累计完成改革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达到812家,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19.4%。量化资产总额1760亿元,已有52万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股东,累计股金分红总额达到7亿元。

加强了全市农村经管队伍的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北京市已经建立起从市农研中心到区县经管站、乡镇经管科三级一体的农村经管网络和工作队伍体系。这支2000多人的经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作风不断加强,较好地完成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工作任务,使农村经管工作职责得到了有效履行和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