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们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得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与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企业职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的工作岗位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需求就会突显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理论,另一个方面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我们党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按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根据本企业实际制定灵活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股东、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