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市的基本城市资源环境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端,地处海峡西岸,濒临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国际性港口和风景旅游城市,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厦门由厦门岛与环厦门湾大陆两部分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沿海为平原(约占总面积的55%),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陆地面积1565.0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4]。同时,厦门也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海岛型城市,其河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河面窄,河床浅,水量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47亿平方米,2014年常住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57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而人均综合用水量却达到166立方米,水资源严重匮乏[5],预计到2020年,厦门特枯年缺水将达3.87亿立方米[6]。
(二)厦门市生态城市品牌定位
厦门市针对该市的具体生态环境,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积极调研、多方献策、数次讨论,于2008年在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节水型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品牌定位,并积极申报全国节水型城市,为此专门成立了创建小组。在生态城市品牌定位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加强对“节水型生态城市”定位的认可,厦门在2008年推出了节水大使“点点”和“滴滴”,取自汉字“点滴水珠”的含义,以小女孩点点和小男孩滴滴的双体吉祥物形象,突出厦门作为沿海城市的地理特色,以呼应“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定位,强调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点点和滴滴的形象印在6万张节水标志上,各公共取水口均有张贴,以此宣传城市品牌定位,让定位深入人心。
(三)厦门市生态城市品牌战略目标设定及战略选择
厦门市政府根据生态城市的品牌定位,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以确保城市品牌战略突出生态型,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2002年提出“坚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的建设思路,经过2年多的调研和编修,2005年提出了修订版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在此规划中,明确了将厦门建设成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理念。2012年再次强调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提出生态经济的核心建设理念。2014年提出“建设美丽厦门”的战略设想,强调落实“五位一体”,强调要加快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民发展,建设“山海相护、林海相通”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宏观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厦门市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围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品牌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2015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城市的验收。
(四)厦门市生态城市的品牌管理与推广
1.树立品牌形象,统一思想
在确定了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定位之后,厦门市设计了“点点”和“滴滴”吉祥物作为申办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形象大使,要求各用水单位必须在公共出水口处张贴。点点和滴滴的头发像翻卷的海浪和晶莹的水滴,彰显厦门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圆润的身体象征着对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伸出双手,热情欢迎全体居民参与到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当中;双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预示着厦门有决心也有能力创建好全国节水型城市。此形象活泼生动,深入人心,易于宣传,充分体现了美好生活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2.坚持科学规划,依法治水
2005年厦门市遵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蓝图,编制了《厦门市节约用水规划》,要求城市用水做到“先生活后生产”“开源与节流并重”;2006年又制定了《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在节水、用水等方面提出规划管理方式,月用水量600吨以上单位均纳入全市计划用水指标管理,执行年度用水计划指标,超过指标的部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将供水和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2008年又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明确市节水办、行业主管部门、计划用水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建设科学的节水管理网络。在城市供水方面建成北溪引水工程、高殿水厂等一批基础设施,保证生态供水、科学供水;构建了环状的城市供水管网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2015年通过了《厦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各个区节水目标进行细化,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程序和评价标准,满分100分,对节水目标达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分别进行考核,年度和期末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而且对管理制度的各个部门职责也进行严格分工,以保障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开展。
3.节水技术先行,科学用水
在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厦门市引入最新节水技术,充分发挥各方资源的力量,利用循环经济,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科学用水。厦门市采取了淡化海水的方法来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筼筜湖海水交换工程,每年可以节约大量淡水,获得了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工程等荣誉;华厦电力公司工业冷却水全部取用海水,每日可节约淡水120万吨;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成功利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消防水源,开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先河。同时,厦门市也利用了污水处理的技术,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充分用于灌溉、公园用水等。另外厦门市也充分利用了降雨储蓄的方法来收集水资源,并将其用于公共设施用水(如厕所冲水等)方面。在工业上,厦门市通过工业水循环再利用的方式实现节约用水,如银鹭集团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每年达456万吨,东纶集团再生回用达176万吨,全面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厦门市的工业用水再生利用率2005年90.85%,2009年为94.36%,远超国家规定的75%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3%,2011年处理后的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0.7%[7]。厦门市在节水型城市建设中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015年全市供用水量达6.3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万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50%,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仅为15.89%[8]。2016年厦门市在节水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把全市月用水量200吨以上非居民生活用水全部纳入用水计划指标管理,直至2016年厦门市已下达计划用水指标7758户,月指标2904万吨,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142户,计划用水指标管理户比2015年提高了17.3%,扩大了计划用水管理范围[9]。
4.不断宣传培训,全民参与
长期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供水节水工作,把水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和节水工作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严格按照节水型城市标准规范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厦门市政府非常重视全市节水理念的培育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定期对计划用水单位的用水管理人员和主管进行节水技术培训,便于提高用水单位的节水水平;安排专项资金对厦门市2016年首批13个老旧小区进行节水改造,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器具,淘汰不符合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的产品,并对老旧小区房屋便器水箱进行监督检查;不断培养节水人才,定期举办用水管理和节水技术培训,为节水事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家庭的培育和创建活动,宣传节水思想,使原本没有节水意识或节水意识较差的市民受到教育。
(五)厦门市生态城市的品牌战略效果评价
从相关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厦门市的各项节水指标都已经达到了国家节水型生态城市的标准,居民的节水生态意识得到了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说明厦门市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品牌建设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在厦门市政府对节水型生态城市品牌可持续的不断推进中,厦门市节水、生态、绿水、蓝天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城市居民和城市游客的认可,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
当然,厦门市在节约型生态城市品牌建设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公民节水意识需继续提高等,但是这并不能够掩盖厦门市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相较于在没有采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工业水循环等方式的时候,厦门市现阶段的成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厦门市的城市节水型生态城市塑造经验为其他同样存在着水资源缺乏问题的省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