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影响工程质量。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岗位责任制、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具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1.施工机械设备控制的任务与内容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是对企业的机械设备从选购(或自制)开始,包括投入施工、磨损、补偿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而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主要是正确选择(或租赁)和使用机械设备,及时搞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按计划检查和修理,建立现场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其主要任务是采取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机械设备合理使用,用养结合,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机械设备的选择与配套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装备,必须依据施工组织设计。首先,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选择既满足生产又经济合理的机械设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分析自测、购买和租赁的分界点,进行合理装备。其次,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装备必须配套,使设备在性能、能力等方面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设备数量多,但相互之间不配套,不仅机械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且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所以不能片面地认为设备的数量越多越好。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必须考虑主机和辅机的配套关系,在综合机械化组列中前后工序机械设备问的配套关系,大、中、小型工程机械及动力工具的多层次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
2)现场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现场机械设备管理要处理好“养”、“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遵照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使之发挥较高的使用效率。为此,操作人员使用机械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反对“拼设备”、“吃设备”等野蛮操作。
3)现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修理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和校验其工作精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状况,制订合理的修理计划,以便及时恢复现场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2.施工设备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会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为机械设备是实现项目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系统地考虑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功能、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
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在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由专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3.机械设备的选用
机械设备的选用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规范三个方面。
(1)机械设备的选型。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和维修方便的原则,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适用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施工进度,选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设备。
(3)使用操作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对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