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1 混凝土墙裂缝漏水
1.现象
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漏水。
2.原因
(1)地下室墙体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与温差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收缩裂缝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水、砂、石、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施工时计量、养护。
(3)设计不当,地下墙体结构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
3.预防
(1)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他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
(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3)设计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长度,特殊形状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设计上应采取措施。
(4)应采用覆盖后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度裂缝。
3.2.7.2 施工缝漏水
1.现象
沿施工缝渗漏水。
2.原因
对施工缝留置、处理不当。
3.预防
(1)选择正确接缝的形式。
(2)处理好接缝: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2.5水泥砂浆25mm左右。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3)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
3.2.7.3 变形缝漏水
1.现象
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
2.原因
(1)埋入式止水带铺设、固定不当,有接头处脱胶。(2)后埋式止水带没有处理好而渗漏水。
3.预防
(1)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锉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
(2)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
(3)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压牢。
3.2.7.4 穿墙管漏水
1.现象
周边漏水。
2.原因
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有的穿墙管没有焊止水环,有的没有清除管外壁的锈斑。
3.预防
(1)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250mm,如果水的压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注:①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为1∶0.6;从搅拌到操作完毕不宜超过2min,操作时应迅速压在漏水处;②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2:1,凝固时间约1min,将拌好的浆液直接压堵在漏水处,待硬化后再松手;③经堵塞不漏水后,随即涂刷一度纯水泥浆,抹一层1:2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5mm左右,养护22d后,涂水泥浆一度,然后抹第二层1:2.5水泥砂浆,与周边要抹实、抹平;④也可用其他有效的堵漏剂堵塞。】
(2)加焊10mm×100mm以上的止水环,要求双面满焊,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m时,可焊两道止水环。
(3)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4)预埋管外擦洗干净,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黏性粘贴在外管上,位置同止水环;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
3.2.7.5 后浇带漏水
1.现象
地下室沿后浇缝处渗漏水。
2.原因
(1)后浇缝两侧的杂物没有清除干净;两侧混凝土没有浇捣密实。
(2)后浇混凝土收缩性大;新旧混凝土接合处不密实,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好。
3.预防
(1)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打毛混凝土两侧面。
(2)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30~40d之间。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要配制补偿性收缩混凝土。
(3)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