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

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讨论教和学的关系,往往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主次、教和学的先后做考量,讨论谁是教学的主体,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是先学还是先教。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应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要以学为主、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应服务于学生,帮助、促进学生的学,顶多算是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往往被等同于教和学的关系,或者只是从教和学的关系来看待。而且,讨论教和学的关系,往往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主次、教和学的先后做考量,讨论谁是教学的主体,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是先学还是先教。不少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是否学到、学会。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应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要以学为主、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应服务于学生,帮助、促进学生的学,顶多算是教学的主导者。还有的主张教与学是一体的,教学应该用“学案”或“教学案”取代“教案”。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课堂上教和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和学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类活动的关系,和教学内容、教和学的方式有关,也与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特质相关。为了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的一般性问题,可以不考虑教师和学生个人特质的影响。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的,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元认知能力甚至自控能力都还在发展中,教师的引导、指导、支持和学习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上教和学两种活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不该有主次、先后之分,也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中包含着学生个人或是小组的学习活动,也包含着学生进行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或教师要求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和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学习活动不同,它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是融入课堂教学总体活动之中而非游离于之外,是受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体所制约的。同样的,教师的教,也是受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体所制约的。因此,课堂是教师、学生所组成的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联结形成的教学共同体的舞台。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因变性和生成性,会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或者某些偶发因素发生变化和生成。教师既要有课前的准备、预设,又要有应变能力。教师需要持开放态度,用教学智慧来应变,通过交互反馈、生成使教学过程成功运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要使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活动相互促进,和谐运行,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间有和谐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在协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上应发挥主要作用。

不能脱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情、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空泛地讨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