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权
他个子不高,但创意无限;他书生一个,但力量无穷;他表面冷静,但内心如火。他就是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卞惠石。2009年8月,怀揣着领导的嘱托和信任,卞惠石踏上了海门实验附小这块热土。在与教师们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卞惠石将自己所倡导的“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的管理理念与大家分享,倡议让“全员服务,服务全体”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还提出了“三视”口号:仰视我们的职业,平视我们的学生,重视我们的家长。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他的梦想之旅启程了。
寻梦:为了阳光情怀
身处这样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校,作为新校长,该如何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卞惠石开始了思考。面对传统教育中容易出现的教育目标不明、价值引领缺失、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心理灰暗等诸多现实问题,卞惠石把视角收回到学校,寻找学校自身的价值追寻方向。
在梳理学校历史、审视学校实际时,他发现,学校的前身叫“阳光实小”。由此他想,如果以“阳光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那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也能给传统教育带来根本性改变,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融合、文化的力量、成长的愉悦,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于是,他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了解“阳光教育”,这才发现,早在2003年周洪宇教授提出“阳光教育论”后,它就已引起了多方高度关注,吸引着很多学校加入到阳光教育的队伍中来。这让他觉得,海门实验附小投身“阳光教育”浪潮,以“阳光教育”为核心价值追求,无疑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历史使命。而“阳光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在静心梳理阳光教育文化内涵的同时,卞惠石以“快乐的阳光写在脸上”为切入点,带领师生们开始了阳光教育的探寻之路。
开学第一天,他在第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倡议“让微笑成为我们的习惯”,并用《微笑》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感动了每一位师生:“放下昨天的烦恼,微笑比什么都重要,世界还更美妙……”看着师生们如花的笑靥,他邀请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照了一张微笑大合影,张贴在了学校的显眼处,并命名“阳光年级笑脸墙”。学生们看着看着就都乐了,纷纷说:“你看,老师在向我笑呢!”“我笑得好看吗?”……欢乐和笑声一时溢满了校园。卞惠石觉得,作为校长,把学校变成乐园是一种责任。所以,他每天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位教师、学生和家长。当教师有过失时,他微笑着与他们交流。当教师遇到困难时,他的微笑就成了动力。当教师上课不理想时,他用微笑减轻他们的压力。教师们在耳濡目染中,课堂上的笑容多了,孩子们也轻松自在了。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了“阳光天使”,把微笑传播,把阳光种植;学生就成了阳光的宠儿,在阳光下微笑。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学校成了一个阳光和谐的大家庭——这个家是校长营造的一个家,教师管好的一个家,学生热爱的一个家。
卞惠石深知,对于这个家,阳光教育就是一种最有内涵和灵性的景致,是全体教育者知识与智慧的完美融合。阳光是一种意象,它隐喻着博爱和乐业、公正和公平、勇气和信心、温馨和关爱等。阳光是一种温暖的感受,一种积极的状态,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人生开阔而明朗的境界。教育,就是人类精神意义上的“阳光”。阳光是如此应和教育的节拍,因此“阳光教育”是一个合乎情理、顺应生命的文化哲思。
思考中,卞惠石被这种精深的教育内涵所笼罩并感动着,一种新的教育生活,开始在他的心灵里震撼,跳跃,呼之欲出。
“路很长,慢慢走……”这是他喜欢的诗句。确实,海门实验附小还很年轻。因为年轻,才没有历史积淀的沉重,反而有找准定位之后洋溢的激情和迎合时代的昂扬的气质。
“未成熟,才有发展的空间。”阳光所赋予的寓意,是每个生命所永恒追求的。在他看来,天底下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阳光一样,渗透进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让每一棵小树都生长,让每一朵小花都盛开。只有阳光教育,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阳光教育,才能普惠大众;只有阳光教育,才能创造阳光般的校园文化。于是,在这一美好愿景的激励下,卞惠石心怀“阳光教育”的梦想,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2010年,卞惠石集众思,策群力,将“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系统化、特色化、课程化。当“追寻生命厚度,享受阳光人生”这句掷地有声而又充满生命关怀的话语被确定为学校的核心理念追求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激荡起对教育人生的无限憧憬。之后,学校确立了教师培养目标:“像阳光一样普照万物,奉献自我;像阳光一样七彩相融,完善自我;像阳光一样活力四射,超越自我。”同时确立了学生培养目标:“像阳光一样暖意融融,爱心满怀;像阳光一样生机勃勃,激情澎湃;像阳光一样华彩熠熠,风采飞扬。”阳光教育开始在这片热土上扎根。
卞惠石有个梦想:要让人人创造阳光,人人享受阳光,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在无数种可能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追梦:向着明亮那方
在卞惠石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座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宝库。这种潜能一旦被激发,他们就可能创造奇迹。于是,他关注每一位师生成长,努力唤醒师生的自主成长之梦,把他们带到最灿烂的阳光地带。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1.温暖心灵打造阳光校园
走进海门实验附小的校园,仿如走进一座阳光之城。学校的阳光文化精神标识雏菊,象征着校园里的一切生命在阳光的沐浴下拔节生长。片片花瓣相互簇拥,紧紧围绕着花蕊,展现的是蓬勃的朝气,向上的、拔节的、共生的力量。红黄两色的渐变,传递的是温暖、明亮、普适的文化价值与追求。饱满的线条,簇拥的花瓣,是斑斓多彩的童年展望。
学校面门的大厅,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装饰,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方便学生在课余了解七彩的世界。高低错落的彩色座椅,是“海门实验附小”拼音首字母的造型。这里,是学生休息、阅读的僻静之地。每个教室的门上,都张贴着“阳光班级图腾”。这是任课教师和学生从儿童文学作品中选择、提炼出来的,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每个教室各具特色的“阳光书吧”,都是一片文化、智慧的生长地。这是学生放飞自由心灵的芳草园,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哺育场。学校的一段围墙上,设计了方便学生穿越的七彩人形孔,象征着学生愉快地穿梭在生命的春天里。
“阳光教育”的真正内涵,是要把阳光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田,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以及家长与教师间的“忠诚”。
二年级的丁一小朋友在上楼梯时被同学推了一下,头部磕出了血。于是,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学校。卞惠石感同身受,他能理解家长。孩子流血了,哪个家长不心疼呢?而他想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根本诱因,那就是家校间缺少沟通,缺少理解,缺少信任。
他想,应该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让家长学会换位思考。于是,校园里忽然多了一群人——家长们来到教室,学做一回老师,学当一回班主任。丁一的妈妈也受邀而来,为了上好一节课,她从跟人学做小狗气球开始,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做准备。当她成为临时班主任后,不断有学生向她汇报大小事情,她连连说:“吃不消了!吃不消了!”最后,她主动就之前的态度向教师赔了礼,道了歉。
海门电视台闻讯后,对这个活动进行了报道。采访中,家长们都说,平时和教师沟通太少,不知道教师的苦与难。其实,教师要管好四五十个孩子真的非常不容易,以后我们要更多地体谅教师,协助教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阳光教育倡导坦诚相待,因为坦诚可以驱散内心阴霾,洗涤灵魂。你给家长一抹阳光,家长就还你漫天的灿烂。这样,校园的每个角落才会充满阳光,每个人的脸上才会绽放出开心的笑容。而卞惠石构想的“阳光教师”颁奖仪式,让整个教师群体放射出七彩的光芒。事前,学校会请每位教师填写“阳光教师申请表”,就自己一学期来的表现及闪光点,给自己设立一个奖项,并陈述理由。在此基础上,卞惠石经过认真思考,给每位教师撰写了颁奖词,并在大会上宣读。随着一次次激动人心的颁奖曲响起,“阳光绿叶奖”“小蜜蜂奖”“团结合作奖”“勤学巧思奖”“工作创意奖”等获得者纷纷走上领奖台,在相机前留下了美丽阳光的精彩瞬间。最后,教师们当场评选卞校长为“最佳导演”。那一刻,掌声、笑声、祝福声纷纷响起,整个会场就像在进行一次家庭聚会,温暖与感动久久弥漫在每个人的心间,成为阳光教育路上最美的记忆。
7年的辛勤耕耘之后,海门实验附小已成为一片温暖的心灵绿地。从个体至班级,从教室到宿舍,点点滴滴,充满着阳光般的包容与期待;方方面面,渗透着阳光般的温情与执著。
2.“六度”评价营造阳光课堂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卞惠石非常认同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他期望打造“阳光课堂”,激发孩子们的潜能,点亮孩子们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灿烂。
于是,他带领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构筑以儿童为中心的课堂,使教学活动真正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儿童的“学”为主,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呼吁在课堂里,要还给孩子们活泼泼的心灵、活泼泼的语言、活泼泼的世界、活泼泼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顺其天性活泼泼地成长,让孩子时时身处阳光教育的“磁场”之中,呼吸吐纳清新、鲜活、丰富的知识清风。
2014年春,卞惠石在六年级执教了“折扣问题”一课。俞琴老师听后评价说:“整堂课体现了教师精讲精练,以学为导,以导促学的学导式教学理念。教学中,变以往教师编制学习单为引导学生自主编制预习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创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午,就同样内容,他采用不同方法,在另一个六年级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如此每月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同备一节课、同研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诊一节课,成了卞惠石的习惯。
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钻研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骨干放样”“师徒同台”“年级共研”“每周一课”等多种教研形式一时蓬勃推动起来……整个校园的教学研究开始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卞惠石和教师们对“阳光课堂”的特质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出“普照度”“和谐度”“互动度”“快乐度”“绚丽度”“自适度”等“六度”评价标准。“六度”相融,构筑了教师、儿童、课堂生命的幸福与完整。
卞惠石认为,阳光课堂就是给学生一个快乐、智慧、多元的空间,把课堂放在阳光中,生命就必能茁壮而长。
在海门实验附小一次面向全国的阳光课堂展示活动中,来宾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四堂课:郁老师执教的绘本阅读课“蛤蟆爷爷的秘诀”,娓娓道来,学会生存的技能如清泉流入孩子心田。沈老师执教的心理体验课“我真棒”,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杨老师执教的班会活动课“阳光自己每一刻”,通过心理疏导和妈妈们现身说法,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施校长执教的二年级语文课“小动物过冬”,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朗读、交际能力。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尝试,人人展示,知识、生活与生命获得深度共鸣,孩子们像花朵一样尽情绽放。
《列子·汤问》有言:“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在卞惠石校长的引领下,传统课堂的坚冰化为股股清泉。在阳光课堂里,师生共同聆听生命狂欢的节奏,欣赏智慧绽放的美丽,享受自由学习的愉悦。
3.激情生活锻造阳光教师
作为校长,必须有一种工作的激情,有一种创造的冲动。在卞惠石身上,就有这样一种激情。他工作的时候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讲究速度与效率。每天哪怕工作再忙,他都要在校园里走一遍,检查卫生,了解学生精神面貌,听听教师讲课……这种激情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活力,是一种火力,同时也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
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作为校长,其理想信念就应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因此,卞惠石总是以最佳的生命状态追寻着理想,将人生融入学校发展的宏图之中。
来到实验附小后,他就要求教师坚持内涵发展,苦练“内功”,倾力打造一支富有思想、充满智慧、洋溢激情的教师团队。他将一群群有成长自觉、发展潜能、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教师聚集起来,组建了“数学文化工作室”“读写绘工作室”“传统游戏工作室”等十个不同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将教师由“散户”整合为“核反应堆”,让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未来名师的孵化池。他还设立了“教师读书会”“阳光讲坛”等多层次校本研修平台,通过大师讲坛、专业阅读、网络开发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提升、修炼、反思……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最好的生命状态,散发阳光的魅力。
卞惠石鼓励并引领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展个性,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在他的指引下,人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方向。今天,海门实验附小的教师可谓人人是“名片”,个个都精彩。
2014年,南通市品德学科带头人沈红霞老师经层层选拔,代表南通参加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备赛期间,她神经高度紧张,甚至在卞校长和团队教师面前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卞惠石宽慰说:“破茧,很痛苦。但没有痛苦,哪来卓越?”这让沈老师又如注入了新的能量,苦练教态、眼神、语势、节奏……在多位名师的指导和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沈红霞老师凝聚起磅礴之力,站上了成功的舞台,获得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其实,每一个教育者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对自由、尊严、纯真和诗意的精神祈望。当教师的心灵被阳光照亮,学校就成为了那一片最广阔的天空,在这片天空里,每个教育者都能找到激情飞翔的高贵姿态。
卞惠石的梦,没有豪言壮语,也并不一定高屋建瓴,但他用行动践行着诺言,用研究坚守着执著,脚踏实地地为教师点燃生命激情的火种,引领教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多元课程培养阳光儿童
卞惠石坚持认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应由儿童来描绘,每个儿童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
2009年9月,新学期伊始,在卞惠石的策划下,学校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归类为“培塑性项目”和“特色性项目”两种,共成立50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多元选择中学有所乐,找到个性化的生长点,将兴趣变成爱好,将爱好变成特长。
学校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活动团队,诸如“阳光合唱团”“阳光武术队”“阳光机器人兴趣小组”“阳光健美操队”“阳光舞蹈队”等,在各种重大活动中揽金夺银、威名赫赫。
因为这些兴趣活动,学生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完满。
阳光武术队的陆天杰,每天在晨曦中开始练习,一个最简单的基本动作,常常要练上成百上千次,如此一天天,一日日,身体强壮了,意志强健了。当他站在少儿春晚的舞台上,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我从没想过自己能站到这个领奖台上,感谢实验附小阳光武术队给我提供了这么大的舞台!”在海门实验附小,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迈向更高的人生起点。
2015年12月,学校又将这些兴趣项目作了更系统的完善和疏理,成立了“阳光少儿学院”,它包括文学院、智能学院、英语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生活学院。六大学院70多个课程,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阳光是生命的保证,而生命是什么?在海门实验附小,孩子们因为“农耕课程”,见证着生命的奇迹,感受着生命的伟大。
他们的阳光农园位于北操场北侧,这里曾是一大块荒地。一年前,卞惠石独具慧眼,建议将之建成“田园课程基地”,并开设了种植课程、美食课程、观察课程、绿叶课程,展开了一系列多彩的活动,引导着学生呵护生命、理解生命、享受生命。如今,荒芜多年的贫瘠土地已变成一块块青葱的农田。2015年6月19日下午,海门实验附小“阳光农园生命成长仪式”在学生们“以生命呵护生命”的口号声中拉开帷幕。
随着卞惠石校长充满深情的致辞,小太阳园、鱼趣园、月亮河、丫丫园等40个富有童趣的阳光农园班级纷纷揭牌。一张张捧着自己劳动果实的灿烂笑脸,在夏日的阳光下更加耀眼夺目。学生们高兴地说:“阳光农园是我们的乐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与多彩,我们伴随着鲜活的绿色生命一起生长。”
“只要上路,就有庆典。”在海门实验附属小学,每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回顾,给学生一个朴素隆重的庆典,梳理收获,见证成长的历程。
庆典的中心内容是“阳光少年星级评价”,这是卞惠石来到海门实验附小后的又一创举。他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他发光。他和学校德育团队把“让每个孩子从心里发出笑声”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尊重原有基础、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先后建立了“七星少年”“六好少年”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由此,“培塑星级少年,书写生命传奇”成了卞惠石和学校德育团队追寻的理想。
太阳底下无新事,当卞惠石的“阳光教育”理念在实验附小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最美、最成功的教育,其实只是对童年童心的捍卫,对教育常识的坚守而已。
圆梦:成就生命精彩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日新。阳光,亦是一场希望的播种,卞惠石校长就这样在实验附小的师生心灵中投下了一袭灿烂的暖阳,让每一位师生在敞亮的追求中绽放生命之花,迎来收获的精彩。
海门实验附小的“班级博客”中,有一篇题为《孩子,我看到了你的阳光》的博文,那是唐迪睿的妈妈在班级的“完美教室展示”之后写下的:“小迪,从小你就是一个特别胆小内向的孩子,妈妈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勇敢地站上舞台。可是今天,你做到了!看着你扮演着小兔在台上奔跑,用响亮的声音传递着你的快乐,我感动了。我看到你全身散发着阳光,那是最耀眼、最美丽的阳光……”她很庆幸自己把孩子送到了实验附小,因为学校的阳光教育让孩子“从心里发出了笑声”,变得如阳光一样风采飞扬。
的确,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卞惠石校长把阳光教育润泽在孩子们心田,给了孩子们快乐、多彩的生活,使孩子们的成长成了校园里最独特的一抹颜色。
如今,“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要奔跑”这句话已成为海门实验附小全体教师的行动宣言。他们坚信,幸福源于内心,源于深邃的冲动。只要自己拥有一缕阳光,拥有健康、宽容、积极、自信的心态,整个世界就都会光芒万丈。
2013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学校,骨干教师比例高达50%。2014年12月19日,在海门市“卓越课程、卓越教师”实验附小的展示活动中,海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新海高度赞扬了卞惠石校长的“卓越引领”,肯定了沈红霞、高波、俞晓等多位教师的奋斗之路。
幸福的源头在于付出后的快乐。是的,通过阳光教育,教师们的心态平和阳光了,性格豁达乐观了,教学热情更高扬了,对学校发展也更关心了。这是一支让卞惠石引以为豪的团队!
一路阳光,一片灿烂。行走在阳光教育之路上的卞惠石,不仅让实验附小的整个校园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情与期待,而且把阳光的执著与光亮投射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2010年11月26日至27日,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在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北京、湖北、黑龙江、广西、山东、云南、浙江、四川、江苏等10所阳光教育联盟学校的校长、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共话阳光教育美好前景,同绘阳光教育绚丽篇章。这是来自全国各地阳光教育联盟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的第一次集体盛会,也是实验附小“阳光教育”成果的一次综合性展示。一个月后,海门实验附小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称号。这既是对实验附小多年来实施“阳光教育”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也为学校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近年来,学校共接待四川广元、青海西宁、浙江海宁、陕西咸阳、四川北川、浙江绍兴等省内外60多个代表团来校参观、访问、学习。卞惠石校长多次作了关于阳光教育的经验介绍,获得了与会领导和来宾的一致赞赏。“阳光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学校的“阳光文化”经验做了深度报道。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卞惠石始终将师生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将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视为自己的教育生命之路;他将实验附小集团的一方壮丽风景,视作自己人生历程中最美丽的风景。未来的日子里,卞惠石依旧将坚守梦想,以筑造幸福完整生命的姿态,把平凡的教育人生演绎成精彩的阳光之旅!
2015年9月
(序二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杂志社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