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以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极度耗竭为代价,这种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社会及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甚至危及人类生存。为了应对这一畸形的发展态势,可持续发展观被推至世人面前。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在其发表的世界保护大纲中,首先使用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一个完整的表述,其主要目标是维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使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议题提出后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国家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在纷纷移植、应用它,包括教育领域。学校可持续发展,即不以损害学校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目前短时的利益,既要满足学校当前的需要,又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后劲,追求学校的持续成功。学校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学校更有生命力的发展,更长久的成功,而不是一时一事的成功。衡量或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不仅要看目前的成绩,更要看其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坚持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进而引领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先行即先行发展、优先发展。学校是教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执行教育指令的绝大部分任务,在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它,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的精神文化和人类自身所积淀、发展起来的优秀素质就会因失去传递的中介而无以为继。所以,只有学校发展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使教育实现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引领社会发展。
其次,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有利地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源的机会日益增多,包括校外资助、优质教师及高质量的生源等。然而,优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学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许多民办及私立中、小学,竞争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情况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由于其长期蕴藏的发展能量及其旺盛的发展潜力,长期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为其获得优质资源并得以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家长不断提高的要求并赢得社会的支持。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要求的标准日益提高,这直接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对这些要求的回应,学校必须敢于迎接挑战,否则,学校就会因不能获得社会的支持而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坚持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由于其长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如充足的资金、优质的师资队伍等,从而也就能满足社会及家长日益提高的需要。而且,对家长及社会给予满足的直接结果是学校能获得社会的支持,从而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积蓄更多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