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梦龙老师的读书与教书

钱梦龙老师的读书与教书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钱老师上课,那些简简单单的课文被钱老师“读”得有滋有味,如艺术家的雕塑一般。说来你不会相信,钱老师小时候是不太愿意读书的,他曾有过四次留级的“光荣记录”。老师会心的目光,至今仍让钱老师感到热乎乎的。读钱梦龙老师的书已无数遍,而滋味无穷。最近,听钱老师说起,他的另一部著作《语文导读艺术》即将问世。

听钱老师上课,那些简简单单的课文被钱老师“读”得有滋有味,如艺术家的雕塑一般。钱老师赠我的第一本专著是《语文讲读课“基本式”浅探》(即198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导读法探索》的简编),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语文教学法的著作,感触颇多。

说来你不会相信,钱老师小时候是不太愿意读书的,他曾有过四次留级的“光荣记录”。奇怪的是到了初中,却忽然对语文发生了兴趣,那起因说来还挺有趣的:一天,他跟父母去书场听评弹,听到说书先生念了一首杜牧的“清明时节”,顿时觉得美不胜言。他的目光不由得从打开的窗户望出去,窗外,恰是春雨潇潇,青枝绿叶,他恍若是第一次发现了新的世界。于是,他就去书坊买了本《唐诗三百首》读了起来。有很多字不认识,他又在旧书摊上买了一册旧《辞源》,半懂不懂地读了不少诗,竟越读越有味。以后,靠着一部《诗韵合璧》,他又作起诗来。他读书,碰到不懂的地方,并不先问老师,而是查《辞源》,苦苦思索,居然也能弄懂十之八九了。这样不求甚解读书,当然不如有名家指点的好,但也养成了勤于思索的习惯。他琢磨到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自读的比重,意识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接受综合训练。他在《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指出:“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智力在训练中发展,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感情熏陶无不渗透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中。”

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出于对语文的爱好,他的作文面貌也渐有改观,经常获得老师的赞扬。游记《西湖泛舟》曾被选入作文选。钱老师的作文最爱标新立异,文章里常会“蹦”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怪思想:别人说好的我偏要骂上几句;别人说坏的,我倒要说几句好话。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论荆轲”,许多同学都赞美荆轲之勇,他却在文章里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荆轲之刺秦王,私于太子丹一人耳。荆轲之勇,不足取也。”于是又大得老师的称赞。老师会心的目光,至今仍让钱老师感到热乎乎的。学生时代的读书经验,便成了日后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三主”教学思想的形成,便是钱老师经常提及的“反躬自问”的结果。

钱老师在教学上有时刻意追求一种“粗疏”的教法,课上尽量讲得少些、粗些,留下大片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填补。比如《驿路梨花》的教学实录。上课伊始,钱老师便请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这是个囫囵题:范围大,答案杂。而正是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容易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的感情,远比拟定所谓标准答案更见教学设计的智慧。有时候,钱老师又故意采用“曲问”,诱使学生对答案的来源探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最著名的教例是《愚公移山》,钱老师问学生,“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地说:“他没有爸爸!”再问:“你们怎么知道?”学生答:“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比较生僻的“孀妻”一词,如此一问,学生不但记住了,而且印象尤为深刻。

钱老师的可贵之处,就是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倍加赞赏,难怪有人打趣地说:“钱老师最会给学生‘戴高帽子’。”其实,这正是一个“善教者”掌握学生心理特点而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的体现。

读钱梦龙老师的书已无数遍,而滋味无穷。最近,听钱老师说起,他的另一部著作《语文导读艺术》即将问世。作为正努力探求语文教学艺术的学生,像我,不啻是福音。

(本文收录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