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把学生的培养目标聚焦为培养“自信、健康、好问、乐群”的合格中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社会、家长对中考升学率的要求很高,学校自然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人才观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阳光评价的导向功能。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学校将在“如何解决提高升学率和实施阳光评价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质和量的评价问题
在收集阳光评价信息的过程中,有许多质性的描述,对这些质性描述的评价标准较难于确定和把握。社会实践类、德育类课程如何考核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如何测评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三)教师的适应性问题
阳光评价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变化评价的策略和方法,使评价符合学生的心理,并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当运用合作方式改进评价过程时,教师要有较高的把握课堂调控的能力,维持课堂教学的稳定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这样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学校需要不定期地进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下一阶段研究的设想
在现有考试选拔制度下,根据学校实际,在前一阶段研究基础上,未来我们研究重点和方向有以下方面。
学校要继续完善阳光评价理论体系,尤其是阳光评价的评价策略、评价方法等;继续完善阳光评价机制。总结我校实施“绿色指标”的经验,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完善以学分制为主要手段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增加情感性、学力性评价目标,完善分层考试和差异性评价制度,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评价、社会参与的评价手段,推广综合化、过程化、非量化的评价模式;形成阳光评价文化,将阳光评价理念融入学风校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环境布置等文化建设方面,努力形成以阳光评价为特色的教育品牌,促进学生、教师共同成长,为学校成为一所开放且充满活力与书香气息的现代中学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