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适应不良的流行率

社会适应不良的流行率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育红在广州进行的调查表明:广州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一般,比全国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略高。这一趋势说明我国的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给予了良好的诱导与培养,在儿童时期性别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调查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发现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戴育红(1998)在广州进行的调查表明:广州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一般,比全国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略高。说明目前大多数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正常的。在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有了初步了解后,王亚萍等(2000)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总体趋势是比较好的。这一趋势说明我国的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给予了良好的诱导与培养,在儿童时期性别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和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不同,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发展,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早在1997年研究者就关注了此问题,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经济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多子女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1996年山东省的研究者调查了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其结果不容乐观,有66.75%的人有社会适应障碍和反社会倾向。调查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为了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应在这方面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邹泓、刘艳、李晓巍与张冲在2013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上海和广州7个城市共4898名中学生施测“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以考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总体状况。结果表明,这7个城市青少年的整体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①城市青少年在人际领域和自我领域的适应状况方面优于行为领域和环境领域;②男生在自我领域、行为领域和环境领域的适应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际领域的适应方面优于男生;③所在城市的GDP水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也有所影响,在自我肯定、自我烦扰、违规行为、积极应对以及消极退缩5个维度上,欠发达的第三类城市优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城市;④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所有维度上重点学校都优于非重点学校,两类学校的学生在三种社会适应状况类型中的人数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⑤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大多数维度影响显著。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相比,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更为理想。

郑毅与陈学诗(2001)采用《美国精神缺陷协会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911名6 12岁正常儿童和134名轻度和中度智力缺陷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儿童社会适应问题检出率为23.46%,且独立性不如美国儿童,在对抗行为和反社会性得分方面比美国儿童低。社会活动、独立做事、亲子关系、心理教育、父母职业、分床时间是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与刘杨(2009)对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河北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发现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