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好校园整体规划,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近代教学论体系的奠基人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的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5]因此,现代农村学校建设应精心做好学校校园的整体规划。这种规划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应秉持精简节约的原则,对那些可以进一步利用的建筑进行整修,在扩建、整修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建筑的风格色彩,注重建筑的整体协调性,突出学校校园的整体美及和谐美。第二,应秉持美化环境的原则,抓好校园的绿化,突出校园的绿化美。第三,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然环境和经济实力等情况,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规划设计。
2.科学合理配置校园物质文化设施
科学合理配置校园物质文化设施旨在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校园物质文化设施配置的问题,学校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解决校园整体物质设施的配置问题。对于中小学校而言,主要是指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等的合理建设,学校应确立长远发展目标,重视远期建设规划工作,对基础设施的布置和安排能着眼于学校的未来。二是强调以广大师生员工为服务对象而设计校园物质设施。即校园物质设施的建设要本着为师生服务的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师生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切身需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三是解决校内物质设施在不同人员间的分配问题。为此,学校要秉持公开、公平、公正、节约的原则,对于办公物质设施的购买应加大财政审批的力度,并且能够在校内做到公开透明,促使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内物质设施的使用和享有上居于平等地位。
3.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农村学校物质环境建设要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是指学校物质环境建设要整体设计、科学规划,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年龄结构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学校的景观、绿化及建筑风格。所谓艺术性,是指学校物质环境建设要尽可能体现艺术美,要给予学生心情的愉悦和视觉的美感。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应绿化、美化校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4.要注意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热情
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不可能自然形成,它是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是保证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动力源。为此,学校要加强对物质文化建设的领导,各级管理者都要把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研究方案,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并检查落实。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学校还要把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文化物质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