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之“教育超市”假想

素质教育之“教育超市”假想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是一个生长的方法”,“教育过程并不在于获得一套工具,而是一个学习人类生长的手段和方法的过程”。“人”的教育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顾客(学生)主动积极自行选取所需商品的过程。教育是发展生命,是基于生命存在而旨在提升生命意义的生活传递过程,是教人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在生存的过程里探索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的价值,执着地追寻值得献出自己生命的东西,是必要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技能的训练。

杜威主张教育要指导儿童自然生长,他反对以知识本身作为目的的教育,认为“学校中求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得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学习是一个生长的方法”,“教育过程并不在于获得一套工具,而是一个学习人类生长的手段和方法的过程”。

超市的意思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商店,一般不设或少设售货员,让顾客自行选取所需的商品,到出口处结算付款,也叫自选商场。

素质教育的特点: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研究学生文化,以建设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课堂文化为重点,以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和建设主体,创造崭新的课程与教学文化。

学生不是搬运“知识”的工具,也不是清货验货的保管员。“人”的教育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顾客(学生)主动积极自行选取所需商品的过程。教师的身份是售货员或导购员,提供可选择的商品,不能强卖,只能宣传、引导。

只要讲清超市开门的时间(讨论问题的时间),逛超市的路径(解决问题的手段),拥有的商品(问题)及属性、价值,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老师不讲,学生先选先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优化学习方式,改变学习策略。

比如,我在讲初一下册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时,利用教材提供的“浙江绍兴市解救童工89名”材料,抛出了多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打工的童工都是自愿的,政府为什么要解救?2)解救的依据是什么?3)解救能解决所有的童工问题吗?4)违法雇佣童工的企业要承担多大的责任?5)童工的父母需要承担责任吗?6)父母承担什么责任呢?有何依据?7)童工自己有责任吗?有何依据?8)学校有责任吗?有何依据?9)你知道哪些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10)你知道未成年人的年龄段吗?11)你知道未成年人的权利有哪些?12)你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吗?1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现状是怎样的?14)未成年人的权利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15)你了解其他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现状吗……

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找课本,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15分钟后,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及答案拿出来“晒一晒”,结算我们的收获。

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带动了不同的学习状态:有个人“单打独斗”在书本上找到的;有几人合作探讨,达成较认同想法的;有“道听途说”,概念较模糊,因无统一认识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有“钻牛角尖”和“死缠烂打”老师的;有被动等待其他人选择之后,仅听一听的“旁观者”;有认为书上的答案不全,但也懒得再做努力的;还有想要了解老师提供的问题以外问题的……总之,学生自己选择,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带着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体验学习的过程,在选择中获得成功,在选择中获得享受学习的喜悦。

学生由“仓库保管员”转向超市“顾客”,从单纯的义务履行者转向享受权利的受益者,从被动接受的行为选择转为主动挑选的决定。

“教育超市”当然需要教师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创意产品,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的责任就是组织鲜活灵动的商品,还要定期盘点清货。要以经典的必需品(教材)为基础,还要有时令产品(身边的新鲜事)做补充,同时要有创新产品(教学的前沿信息)。

当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筛选知识信息,掌握获得常用技巧和知识的手段,学会适当运用这些技巧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热爱学习,积极探讨问题和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灵活思维,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和他人融洽相处,对别人不吹毛求疵的思维习惯;关心集体,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助人为乐,情绪稳定,经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详的合作习惯;保持理智的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用新颖的或者特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创新习惯;有幽默感,能够适应日常变化,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活动都感兴趣的探究习惯。

教育是发展生命,是基于生命存在而旨在提升生命意义的生活传递过程,是教人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在生存的过程里探索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的价值,执着地追寻值得献出自己生命的东西,是必要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技能的训练。

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要灌输新的思想,也要处理或修正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在许多情况下,从原有经验中产生新观念会有一些障碍,那是由于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所致。如果教育过程开始于引导学习者原有的观念和理论,并且去检测这些观念和理论,然后使新的更精确的观念与个人的原有观念系统相结合,那么学习的过程将会事半功倍。当然在对学生实施习惯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情感教育,更不要忽略了教师自身的情感疏导和情感培养。只有教师满怀创造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评价学生,才能把习惯教育贯彻教育过程的始终。

教师和学生的各种习惯在意志自我较量中养成,教育也在自然中完成主体和客体的转变。学生就在教育改变的尝试中体验到有尊严的、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

(原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