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中,师爱的模式一直存在一个兼容的问题,是为了各种模式的爱能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顺利运行,避免各种模式在师生之爱系统里运行异常。师爱兼容配合各种爱的模式的同时,首先要学习母爱。弗洛姆眼中的母爱是清醒的关注。用一个母亲对她的婴儿的态度为例,就能充分地说明什么叫对生命的清醒的关注。在婴儿还没有表达能力以前,母亲就能从婴儿的一般行为中体察到其体内的一些细微变化、要求和焦虑。婴儿一点哭声都会把沉睡的母亲唤醒,而其他不是发自婴儿的更响的声音都未必能吵醒她。这表明母亲对婴儿生命的关注程度是没有任何人能替代的。正由于这种关注,母亲对婴儿一举一动的反应都是十分清醒的。既如此,母亲就不害怕也不担心有什么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她会处于一种清醒的平衡状态,能接受孩子发出的每一个重要信号。
其实,我们教师很难做到,每时每刻,以母亲对婴儿清醒的关注来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我们的眼光经常投注在“两头”(尖子生与问题生)学生身上。但是,教师必须时常保持警醒。从学生的一个眼神和一个表情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就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态势有理性的把握、知性的指导。
记得第一次看见王小茜与薛元在一起“等车”,我立刻敏感地嗅捉到一丝“爱”的气息。为避免吓着他们,装作若无其事地与他们正常招呼:“真巧!”俩人尴尬地回应:“我们一起上补习班。”“挺好!”我说。随后我“正常”关心王小茜的学习、娱乐活动,特给她安排更多的学习竞赛“忙碌”机会。王小茜的情况我很清楚:家教很严,父亲尤为严厉,自我要求很高。
爱的花苞要盛开,这是青春的本性。爱必须被赋予自由,必须了解爱产生的原因,不是为了压抑它,而是让它绽放。克里希那穆提说,“让它绽放,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内分泌增强和身体发育,导致对异性情感好奇、探索和需求,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挡不住,跳不过。作为对“早熟性孩子”这种行为的回应,除了介绍他们读一些介绍个人成长的读物,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我需要时间,需要观察来“想办法,好好研究一下”……某天,我“偶然”在楼梯碰见王小茜,明知故问:最近有点消瘦,情绪不高,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遇到点情感小麻烦?几句话,引得她眼泪唰唰地流,有点哽咽地说:我妈都没有发现我情绪不好……我有点后悔,感情的事很烦,好多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把自己“酝酿”已久的“爱的经验”倾囊相助,兜个底全部倒出来,直说得她眼神明亮。之后,我们长达半学期的邮件往来,我始终抑制伸出手相救的冲动,尝试着与她交心,“看着”她由于犯错误带来的合理后果自然展现。我表达忧伤和难过,是因为和她产生“爱”的心理共鸣,我让她明白老师是爱他们俩的。我们常会讨论“如何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地结束恋情”问题,直至学期结束,恋爱花开花谢,恋情“无痕”结束,没有影响双方同学关系,没有惊动家长,更没有搅扰其他学生。每次遇到类似“棘手”的事情,我总是听到弗洛姆的声音,以一个母亲的警觉观察孩子,保持情感与理智的平衡状态:剔除怒火、说教、恐吓和“最后通牒”,用母亲的心同情着“地下恋情”的孩子们。母亲的心是柔软的,但是却很有力量。我清醒地接受孩子发出的每一个重要信号,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酌一饮。我不认同它,不评判它是对是错,不对它抱持任何观点。只是让事实开花,呈现它的色彩,无论是怎样的色彩。不担心、不害怕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我自己处在一种清醒平衡的状态之中。
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你能事先练习看到“花”的颜色吗?你不能。只有花开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花的美艳。你让事实开花,它会由此打开其他的门,会发现一些你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当每个事实揭开自己的面纱,它便开花,你也可以观察它。允许每件事物不受干扰地开花,那将是一场爱的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