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下文识字法的精彩运用

上下文识字法的精彩运用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霞教学的《我们爱老师》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典范之作,亦即运用上下文识字法的典范之课。在上下文识字中,对生字的出现,斯霞并非不顾实情,僵化地仅仅按照课文的顺序机械地呈现相关生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调整,适时呈现。之所以运用上下文识字法,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相关词语的理解和读音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解决。至于“祖”字,教学非常详尽。

斯霞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了随课文分散识字,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当年,斯霞改革教材,在进行拼音识字、独体字、看图识字、词、短语和句子教学后,增加了一系列文章,突出在课文中识字,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改变了1922年以来分散识字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

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实质是将字词放在上下文中教学,即运用上下文识字法指导识字教学。

斯霞教学的《我们爱老师》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典范之作,亦即运用上下文识字法的典范之课。课文《我们爱老师》是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儿童入学后,学过汉语拼音和若干词语后的第一篇课文。该课重在生字词学习。在教学中,斯霞充分发挥随课文识字的特点,做到在课文中识字。

首先,重视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随机出现生字词。斯霞让学生根据拼音小声读课文,再由自己范读课文,然后再提问本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共有几句话。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当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出现两种不同认识时,斯霞给予肯定,并不一概而论地否定学生的观点。

接着,再按句子顺序出现生字词。如第一句出现“关心”一词,第二句出现“花朵”“园丁”“辛勤”“祖国”,第三句出现“教”“好”。每次出现生字时,都是首先读句,再出现词,最后出现生字。在学完生字词后,再次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识字教学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语境教学策略,便于学生紧密联系上下文,将部分与整体相结合,从而既学了字,又学了文,达到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在上下文识字中,对生字的出现,斯霞并非不顾实情,僵化地仅仅按照课文的顺序机械地呈现相关生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调整,适时呈现。如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中,按句子顺序,应该是“祖国”“花朵”“辛勤”“园丁”,但在教学中,斯霞考虑到“祖国”一词比较抽象,一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于是将其放在最后,按照教学的逻辑顺序,分别出现了“花朵”“园丁”“辛勤”“祖国”。

之所以运用上下文识字法,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相关词语的理解和读音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解决。如一些词语用的不是本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如这里的“花朵”指的是儿童,“园丁”指的是教师。一些词语的读音如“教”在这里不读第四声而是读第一声,而“好好学习”中的第一个“好”字是变调,需要读成第二声。这些情况都需要结合上下文才好解决。

在具体的识字中,斯霞不仅能够结合上下文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还能够紧密结合汉字规律指导识字,如“朵”字,先指导学生根据拼音学会读音,再范写,分析字形结构、造字规律,结合实物,深化理解;而“园”字教学则先指导学生整体认读音节,再范写分析笔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该字的造字特点。当然,斯霞在识字中还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要求,做到详略得当,识写分开,学用结合。比如“关心”教学重在理解词义,“辛勤”重在识读、理解意思,不指导书写;“教”则重在指导读法,简要进行书空。至于“祖”字,教学非常详尽。首先指导读音,结合方言特点,要求分清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接着示范书写,强调“礻”字旁的写法,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并请学生评析;最后再请学生解释“祖国”。有些字则只要求认识,不要书写,如“辛勤”。而对重点字词,不仅要求认识、会写,理解意思,还要求会用,如“教”“祖国”,还要求学生口头造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