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传统的作文评价大都缺少语境意识,不顾写作目的、不顾读者对象、也不顾具体作文,致使这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在该课中,洪宗礼创造性地根据课堂情境运用情境评价法,当堂评价学生作文,避免了上述问题。情景评价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学生作文进行随机口头评价,直接了解学生写作的动机、目的以及用语的依据,具有即时、亲切感强的特点。我们来看评价姚逊作文的片段。
在这个评价片段中,产生了突发事件,那就是被写者李响对文中写到他缺颗门牙非常生气,当堂和写作者姚逊顶撞起来,顿时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对此情景,洪宗礼沉着冷静,走到姚逊、李响的桌旁,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地对他们说:“别急,别争,请你们先坐下。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同学中有认为确实不好,有损同学的形象;有认为写得好,写出了人物的特征。针对这两种看法,利用学生的认知背景,联系《三国演义》中描绘张飞的外形:“身材高大,豹头环眼”,《一面》中的鲁迅先生的外形“黄里带黑的脸”,“竹枝似的手指”,“胡须很扎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从中认识到“豹头环眼”写出张飞一副威风凛凛、英武凶猛的样子,展现他的粗犷美,而鲁迅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给人斗志顽强的美感。基于此,再引导学生分析姚逊同学描绘李响同学的缺颗门牙、一对虎眼、两个酒窝、白白的皮肤等外形特征,感受到这些描写写出了一个阳光少年的一种特殊的美感——稚气未脱的童真美,从一系列描写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的赞赏之情,帮助李响同学真正弄清姚逊同学的写作意图,三次“缺颗门牙”的细节描写不仅成为人物外形的鲜明特征,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又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不仅令李响与姚逊同学握手言和,而且还在写作中加深了友谊。在评价过程中洪宗礼紧扣人物速写的基本要求,从目力、心力和笔力三个方面引导同学互评、自评,准确判断学生写作情况,在评价中最小限度地贬低学生,最大限度地赞扬学生;力求求同存异,减少分歧,促进相互理解,以诚待生,坦诚相待,不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高度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待生,对学生呵护有加,使评价既富有针对性,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又显得真诚自然,促进课堂和谐发展。
不仅如此,洪宗礼随机现场评价能够因材施教,巧借自己的声气息和面向身势,做到评价语言和声气息一致,评价语言和面向身势一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生情怀,达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洪宗礼的《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那么自然无痕,令人获益无穷。尤其是当我们把这个案例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更容易感受到该课例的价值与意义。
附 洪宗礼《你看他(她)像谁》教学实录
教材自编语文试验课本第三册
班级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二(4)班
时间1988年9月23日
师:上课!
生:起立!
师:请坐下。同学们,本次写作训练我们要写一个人。写谁?(停顿,微笑)要写的人应在你们当中。
生:(悄悄议论)是谁呀?
师: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她)。
生:(讨论纷纷)会是谁?究竟是谁?
师:(板书作文题)
“人物速写”
你看他(她)像谁?
——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
写谁?清楚了吧。你们每个人既是写作者,要写本班的一位同学;又有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写作对象,有同学要写你。
生:(笑)哦,原来这样。
师:(用红色粉笔在题目上画了个大的问号)什么意思?
生:(思考片刻)不要说出写的是谁,读了作文后,闭眼一想,就知道写的是谁。
师:真聪明,你看出了这个问号要表达的意思很好。题目有个副标题,规定要为本班的一位同学“画像”。“画像”,什么意思?
生:要写这位同学长什么模样。
生:要写这位同学个性有什么特点。
生:要写这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不相同的地方。
生:写谁就要像谁。
生:读了作文就好像见到了这位同学。
生:不但写形,还要写神。
师:说得都很好,用什么方法来“画像”呢?这篇作文要求用“人物速写”的方法。什么是“人物速写”?(边说边板书)“人物速写”是用简练的笔法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迅速勾画出来。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人物速写有哪几个要领。
生:写出人物的主要特征。
生:笔法简练。
生:表达迅速。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进一步想想,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绘画常用速写,大家不妨联系画画来想一想。
生:首先要仔细观察,要看清人物有哪些特征。
师:观察从哪儿开始?
生:从人物的外形开始。
师:为什么?
生:认识一个人,首先接触的是他的外形。课文《一面》写鲁迅先生就是从他的外形开始的,先后集中描写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写得细。
师:有道理,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的钥匙。”观察人物的外形应放在首位。除了外形,还要观察什么?
生:人物的动作、姿容、神态也要观察。
师:为什么?
生:人物的动作、姿容、神态是他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师:对,作家杨朔说过:“看见一个人的外态容易,看见一个人内心却是非常困难的;看不见一个人的内心,我们就永远不能认识这个人。”所以必须进一步观察人物的内心。怎样从外形观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生:要有一副“鹰眼”。
师:什么意思?
生:鹰的目光敏锐,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
师:你这个比喻很好。你用“目光”这个词特别好。我就用你的意思把观察力称为“目力”。大家懂得了观察是写作“人物速写”的第一步,(边说边板书)这第一步就是:要用“目力”——敏锐的观察力。就是要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人物的外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观察还有什么要求?
生:要用心思考。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刚才讲了作家杨朔的话,要我们走进人物内心。这就需要思考。
师:说得太好了,那思考什么?请说得具体点。
生:要思考哪些必须写,哪些不需要写;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也就是对观察的内容要做筛选。
师:怎么筛选呢?
生:要选择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内容。
师:什么是人物的主要特征?
生:只有这个人物才有的特征。
生: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不同的特征。
生:能够反映人物内心的特征。
师:说得都很好,谁能举例说说?
生:课文《一面》突出地写了鲁迅先生的“瘦”,这个“瘦”,就是鲁迅先生外貌的一个主要特征。作者通过它表现了鲁迅先生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的革命精神。
师:好。这个例子说明:只有对观察到的一切做了分析、思考,才能抓准最能表现人物外形、姿容的主要特征,所写的才能表达其蕴涵的思想内容。完成了这个思考过程,我们就称作“心力”,也就是深刻的思考力(板书)。这就需要由表及里分析人物的本质特征,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及个性特征。我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要把观察结果迅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靠什么?
生:(七嘴八舌)靠描写,靠语言,靠书面表达……
师:谁能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
生:用两个字表达吧:“笔力”。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能力。
师:你概括得真好,高水平!那么,“笔力”又怎么看出来?
生:简练。
生:用词准确。
生:写得迅速。
师:要有“笔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说得明白、清楚。
生:语言还要简洁。
生:还要迅速。
生: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准确。
师:大家的意见都很好。“笔力”——描写人物特征的表达力。(板书)即用简练的笔法和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迅速勾勒人物形象。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把“人物速写”的基本方法概括为“三力”:目力、心力、笔力。
下面我们做一次速写练习,看看大家的“三力”怎么样。好不好?
生:(齐)好!
师:大家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讲个三四分钟的小故事,大家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要很快地把讲故事同学的外形、姿态、动作“速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快,写得好。你们推荐谁?
生:(不约而同)戴——荔!
师:为什么推荐她?因为她是班长?
生:她是我们班的“白雪公主”,很会讲故事。
师:好,那就请“白雪公主”上讲台。(戴荔同学在掌声中走上讲台,用2分钟时间,讲了她童年的一件趣事。主要内容是:她养了一只小猫,很宠爱它,常常抱着小猫和它谈话。小猫调皮,干扰她的学习,她想了个办法狠狠惩罚了小猫。从此,小猫躲避她。她感到十分懊悔,表示以后要善待小动物。在叙述中,戴荔富有表情,语气不断变化,根据所讲内容还以姿势助说话,做了些动作。同学们听得入神,并不停地在纸上做些记录)
师:下面,请大家进行速写,题目自拟。
(生写,师巡视、指点。生完成“速写”后,师引导交流)
师:谁来宣读自己的“速写”?
(很多同学举手,教者请一名同学诵读自己的“速写”)
李勤:“白雪公主”讲故事
她姗姗地走上讲台,转身面朝大家盈盈一笑。她中等身材,上着蓝色上装,下穿褐色花纹裤,显得温文尔雅。只见她大方地看了一下大家,然后张开小嘴,有声有色地向大家讲述着她儿时的一件关于养猫的可笑又可爱的事情。她微笑着,语气是那样轻松愉快,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好像正抱着舅舅送给她的小猫,还跟它谈话。
讲着讲着,一片愁云爬上了她的脸庞。她皱着眉头,说话的语调也变低沉了,忽然转了几下眼珠,“嗯”了一声,原来她找到处置顽皮小猫的办法了。她故意地轻轻哼了一声,好像干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当讲到舅舅教育她不要惩罚小动物时,双手背在身后,拖长了音调,面容变得又严肃又可爱,一位“小大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当她说到可爱的小猫被她无意弄呆了时,她又难过又懊悔,手轻轻地按在胸前,一脸哭相。当她总结教训时,态度又是那样诚恳认真。她讲得绘声绘色,表演得惟妙惟肖。正当我们听得入神时,她做了个“谢谢”的姿势,仍然温文尔雅地盈盈一笑,走下讲台。
(此稿当堂收缴,教师未作修改)
师:李勤写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
生:写戴荔的外形特征很准确。
生:戴荔讲故事时动作、表情、语气的每一次变化都写出来了,她的观察很细致,“目力”不错。
生:“温文尔雅”这个词用得好,戴荔平时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她的个性特点。
生:开头写“盈盈一笑”,结尾又是“盈盈一笑,走下讲台”,把戴荔写得温和可亲。李勤动了脑筋,可见她写作中用了“心力”。这样写又使文章首尾呼应。
生:语言比较简洁,也生动。就是某些句子还有些毛病。
师:哦,请具体说说。
生:有一句“可笑又可爱的事”,“可笑的事”没问题,“可爱的事”说不通,应该改成“有趣的事”。
师:还有吗?
生:“一脸哭相”这个说法不好。
师:你帮她改改。
生:(思考)一脸……一脸沮丧。
师:李勤同学说说,这样改,好不好?
生:好。
师:看来比老师一人评改得好。(众笑)总的来说,李勤仔细观察人物,用心思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简练迅速地表达,有一定的“笔力”,“速写”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应当说,李勤的“速写”是成功的,大家说是不是?
生:(齐)是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试了试笔,现在,对于运用“三力”“速写”人物,有把握吗?
生:(齐)有。
师:那好,下面我们大家都来动笔写“你看他(她)像谁”这篇“人物速写”。写戴荔讲故事,属于现场“人物速写”,被写的人物是指定的。写“你看他(她)像谁”中的哪位同学,由作者选定;人物所处的时间、空间,也由作者安排。大家可以选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同学来写,写的内容必须真实。请大家动笔吧。
(近20分钟,同学们或低头沉思,或挥笔书写,间或有同学站起来向他的写作对象看看。教者在行间巡视,时而驻足某一同学身边跟他轻声交谈,时而来到举手的同学面前,解疑答难。对于班级中写作水平好、中、一般的学生,教者有选择地查看)
师:大部分同学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作文。现在交流习作,进行集体评议。
(同学纷纷举手,要求评议作文)
师:举手的真多。姚逊同学,请读读你的作文。
姚逊读作文:
你看他像谁
——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
……他见人总是笑。可这么一笑,就显得不太体面了,哦,原来他的一颗门牙掉了。(课堂里听到同学窃窃的笑声。由于掉牙这个特征在全班同学中是唯一的,同学们一下子就知道写的是谁)他的眼睛大而明亮,好一对虎眼。大概是由于爱笑,他的嘴边常常浮起两个浅浅的酒窝。他的皮肤很白,是全班出了名的。他个子偏高,是校运动员,因此经常穿运动服。他体育好,学习更好,特别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因为缺颗门牙不敢发言,相反,他总是争着回答老师的提问。(众笑)你看,他举手要求发言时总是把右手使劲向前伸,直冲着老师,为了增加高度,引起注意,屁股总要离开板凳。(众笑)啊,老师终于点到他了,这下,他松了口气,但他并不是一下子站起来,反而先坐稳,然后才缓缓地站起来,两手往身后一背,交叉着,摆一下身体,晃一下脑袋,便高谈阔论起来。他的发言很有感情色彩,既像古人吟诗,又像演员道白,半土半洋的话语常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自己有时也禁不住跟着大家一起笑起来,哎呀,不好,这一来又露出那缺颗门牙的一排牙齿……(原文,教师未修改)(一片笑声结束了姚逊同学的朗读)
生:(热烈议论)写得好,写得精彩,写得逼真。
生:真像。
生:把李响的特点都写出来了。
生:(霍地站起,满脸通红)我抗议:他不应写……写……我的牙齿。侮辱人。(风波陡起,满座愕然。教室里突然紧张起来)
生:不行,反正你不应该写我的牙齿。
(姚逊、李响两人同桌,一时间争执激烈,并推搡起来。课堂上气氛绷紧。教者冷静以对,稍作思考后,走到姚逊、李响的桌旁)
师:(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地)别急,别争,请你们先坐下。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几次写别人缺颗门牙,确实不好,有损同学的形象。
生:不对,作者没有这个意思。
生:缺颗门牙的描写应删去,删去就是好文章。
生:不能删,好就好在这个特征的描写。
师:哦,大家也是两种看法。听你们争论时,我想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罗贯中是这样写他的外形:“身材高大,豹头环眼”,这“豹头环眼”美不美?
生:在电视“动物世界”节目里,我见过豹,豹的头小而圆,并不美。
生:“环眼”,又大又圆,一发火,铜铃似的,样子有点怕人。
师:可这“豹头环眼”四个字用在张飞身上,好一副威风凛凛、英武凶猛的样子,就是美,一种粗犷的美。还有一个人物大家很熟悉,就是课文《一面》中的鲁迅先生。请大家说说课文里是怎样描写他的外形的?
生:“黄里带黑的脸”。
生:“竹枝似的手指”。
生:“胡须很扎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能不能说,这也不美?
生:不能!
师:那美在哪儿呢?
生:美在这些细部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顽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
师:是的,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给人斗志顽强的美感。我们再看看姚逊同学作文中的人物,外形有哪些特征?
生:缺颗门牙。
生:一对虎眼。
生:两个酒窝。
生:白白的皮肤。
师:在我看来,缺颗门牙,表现在一个少年身上,也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有一个词可以将这种美感表达出来,谁知道这个词?
生:幼稚。
师:讲对了一个字,不是“幼稚”,是“稚气”,就是“孩子气”。稚气未脱的童真美,谁不喜爱?我就挺喜爱有孩子气的学生。再想想,缺牙,虎眼,酒窝,白皮肤,高高的个儿,穿着运动服,这些特征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生:活泼可爱。
生:朝气蓬勃。
师:姚逊观察人物,“目力”怎样?
生:敏锐,他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
生:细致,人物的模样、身材、服饰都写到了,而且准确。
师:形象是惹人喜爱的。人物的个性特征,作文里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刻画的呢?
生:他举手发言,为了引起注意,增加高度,屁股总是离开板凳。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争强好胜的个性。
生:老师点到他,他并不一下子站起来,反而先坐稳,然后站起来,这个细节,写出了他当时得意的神情。
生:发言时,两手一背,摆身体,晃脑袋,显示了人物聪明而又调皮的一面。
生:说话半土半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李响平时就是这样幽默风趣。
师: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少年的形象。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生:喜爱。
生:赞赏。
师:这样说来,我倒要为姚逊同学鸣不平了,李响同学有没有真正弄清姚逊同学的写作意图?李响,能不能说说你现在的看法?
生:(不好意思)要写就写呗。(众笑)
师:在我看,“缺颗门牙”,为李响的形象带来了独特的“光彩”。(众笑)大家说,是不是?
生:(齐)是!
师:姚逊同学,我要问你,“缺颗门牙”的细节在你的作文里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为什么要写三次?有的同学对多次写这个细节有看法。
生:《一面》中写鲁迅先生的外形写了三次,我也想学一学。用它开头,能吸引人;中间出现,加强一下。
师:是“强化”一下。
生:用它结尾,能与开头呼应。
师:看来,这个细节不仅成为人物外形的鲜明特征,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又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你学得好,“笔力”不错呀!好了,到现在,李响和姚逊之间的争议应当说解决了。怎么样,你们表个态,好不好?
(李响主动伸出手和姚逊紧握,课堂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祝贺李响、姚逊两位同学在写作中加深了友谊,更祝贺大家写作和评论成功。我想这次写作是不平凡的一次写作,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可不可以简单说说。
生:我先说。李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他太熟悉了。他的外形,他上课举手发言的样子,我观察过无数次,觉得很特别,很有个性。老师说写人要用“心力”思考,写之前,我想了想:重点写什么?写他有特点的外形和活泼的个性吧,这样就把平时观察到的东西用上了。写时还学习运用了《一面》中的一点写作方法。这就是我的感受。
师:讲得很好嘛。平时留心观察同学,积累了不少素材;写时用心思考,抓住人物外形和个性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这也是姚逊同学这篇“人物速写”成功的原因。相信大家常常训练目力、心力、笔力,就一定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师:(布置课后作业)我设计了一份“人物速写”评价表(发给每人一份),请大家运用评价表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然后与同座同学交换阅读作文,互相评价。下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