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上下文教学法,帮助理解课文

运用上下文教学法,帮助理解课文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语词和语句含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言必有据,从课文本身找出依据。如在本节课开头教学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这句话课文没有加注,实际上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这是能够理解的。评杜文和续文的优劣并非教学的初衷,教师意在让学生理解章法,从文中体会可以借鉴的思想内容。

上下文教学法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语句理解、思想内容的辨析中: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语词和语句含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言必有据,从课文本身找出依据。如在本节课开头教学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同学问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课文没有加注,实际上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这是能够理解的。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为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做一个回答?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地方不同而气候不同,是强调宫很大。

师:哦,是强调宫很大,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的?

2:我觉得这句话从下文来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应该是说秦始皇对一些妃嫔的偏爱或者冷漠……

师:哦,两位同学的理解不一样。一位同学从实处来讲,是说阿房宫太大了,就像经历了四个季节;另一位同学是从主观上讲,宫廷里头不同的宫女受到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一样。都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你看上文,“歌台暖响,舞殿冷袖”,这个“暖”和“冷”,主要是主观的,写感受的。——大家看,把两个同学的理解一结合,这个问题解决得多好啊!

有很多同学问第三小节“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我们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有哪位同学能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怎么理解?这个句子有难度,有没有人愿意尝试?请这位同学——

3:这句话是说“如果一天没有的话,就再把它抢过来”。

师:哦,是“如果一天没有的话,就再把它抢过来”。(生笑)很好,这是一种说法。理解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主语,大家想一想,根据上文来看,这句的主语是谁呢?

生全体:六国。

师:对,是六国。这个“一旦”,你体会下来和我们今天说的“一旦”是同还是不同?倾向于“不同”的举手。不要讲理由,凭感觉。有觉得不同的吗?

师:你(举手者)说说看。不同在什么地方?说得出来吗?(生摇头)哦,说不出来。我说过,不一定要说理由。从具体的背景看,从上文看,六国已经亡了。六国亡了,珍宝来了,王子皇孙、公主们也都来了,应该说“一旦”和我们今天的用法比较接近——六国一旦不能再享有这些东西;“输来其间”呢?那位同学说“就再把它抢过来”,当我们认同主语是“六国”的时候还同意这种理解的同学请举手。“输来其间”是说宝物都被秦国运到阿房宫来了。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黄厚江一再强调“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这是能够理解的”“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你看上文……”“有哪位同学能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说说怎么理解?”“根据上文来看,这句的主语是谁呢?”“从具体的背景看,从上文看”,等等,足见黄老师的上下文意识非常强。

其次,在帮助学生辨析思想内容方面,引导学生在比较时注意联系课文的上下文:

19:我觉得杜牧写得好。(生笑)

师:不要紧,你说杜牧好在什么地方?

19:因为这篇文章前面写的都是阿房宫和秦始皇的奢侈,目的是要使后人以史为鉴;而你写的是关于成功和失败的。

师:就是和前面的描写关系不是太紧密?哦,她是从文章的章法进行比较的。你能不能发现一点我好的地方?(生笑)

19:你这段话的观点是正确的。(生笑)

师:我这段话的观点是正确的,就是放在这篇文章里不好?(生笑)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见的了?大家肯定还有很多想法,现在不能一一讨论了。刚才两位同学比较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你们对我不是很公平。(生笑)为什么道理呢?我就觉得杜牧用秦的奢、秦的灭亡,来告诫历代君主、以后的君主要引以为戒,但是我觉得这局限了历史思考的意义。我做君主吗?我不做。我们在座的同学将来会做君主吗?可能性也不大,是吧?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的人读《阿房宫赋》,就不能从中汲取一点什么吗?刚才一位同学说我写的内容和前文不太一贯,我觉得还可以啊。(生笑)他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的灭亡是自己导致的,“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也是秦自己导致的,对不对?所以我说,嗟乎!普通的人虽不能占有一国,成功却是我们都要追求的。所以说我的观点更广泛一点。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就是从全文结构来看,从语言形式来看,杜牧肯定是比我好。一千年以后肯定有人记得杜牧,一千年以后肯定没有人记得我黄某。(生笑)这时候我就想到一开始我说的,这篇文章我读到后来就成了几个字,其实用三个字就能把全文的内容和结构都表现出来了。

评杜文和续文的优劣并非教学的初衷,教师意在让学生理解章法,从文中体会可以借鉴的思想内容。我们发现,学生在辨别杜牧的议论与教师的感慨时能从文章的文脉和主旨两方面进行比较,在潜意识中已经感受到作文时文脉要一脉相承,主旨要集中突出,前后一致,这充分反映出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上下文意识,并能够根据上下文来分析优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