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中的3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画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zhǔnhuà
寇 准 华 山 沿着 艰难 山顶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1)自由练读。(注意第二排词语前后鼻音比较多,要认真区分。)
(2)指名学生读。
(3)齐读。
3.指着第一排词语简述主要内容。
第一排词语告诉我们,在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名叫——(生答:寇准),他跟先生去登——(生答:华山),他们——(生答:沿着)山路——(生答:艰难地)地爬上——(生答:华山山顶)。他们觉得(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一)理解华山的高。
1.猜高度。
2.讲高度。
华山有2200多米,我们的教室只有一层楼高,想想,十层楼有多高?一百层呢?而华山有六百层楼那么高。能读出华山的高吗?谁来?
3.指导读。
指名读。
师评价:
①你读得真好,让我觉得华山真高哇!
②你不仅读好了真高,还把两个表示赞美的感叹词“啊”“哇”读好了!真棒!
③读的时候,还要读好这两个“!”,它们更多地表达赞叹、赞美的语气。
齐读。你们的朗读让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华山,你们看到了吗?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把头脑中高高的华山画出来!(板画华山)
过渡:这么高的山如果让你去爬,感觉怎样?
(二)理解华山的险。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抓词体会。这句话里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登上华山太难太难了?能读好这个词吗?(出示词语“艰难”)
2.看图体会。是啊!自古华山一条道。(出示云梯图,师述: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这样的道路,想要爬上去真是十分艰难)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
3.训练朗读。
(三)欣赏美景文字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找出景物。(蓝天、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
2.理解句子,合作板画。边板画边说:远远近近的山是说山很多很多!瞧,远处的、近处的,一座连着一座,那么多的山连在一起,这才叫远远近近的山。接着画太阳、画白云。咱们合作完成的板画美吗?我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美!头脑中带着这幅板画美美地去读这两句话吧!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评价读。
(四)借文解诗
寇准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欣赏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古诗)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就叫(出示:情不自禁)明白吗?指名读这个词!一起读!
1.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左边的文字里,读读看能不能找出来。
(2)交流:“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什么意思?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对啊!就是说远远近近的山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找到了吗?谁来说?“举头”是什么样的?是啊!举头就是抬头,一起做做这个动作(抬头),抬头看到太阳显得——(生答:特别近)。“回首”呢?这里的“首”指的是——(生答:头),那回首就是回——(生答:头),谁来做做回首的动作?一起做做看。对啊!寇准站在山上回头往下一看,看到山腰间飘着——(生答:朵朵白云)。
2.诗画对照,朗读古诗
师指着板画带领学生读诗。
现在,你就是站在山顶上的小诗人寇准,看着面前的大好景色,情不自禁地吟诵古诗。来,试试看!
生读。
(五)读书游戏,体会诗妙。
1.读诗,体会诗的简洁。
2.读诗,悟韵。
3.这首诗里面没有一个“高”字和“美”字,却让我们觉得华山高大壮美,真是妙啊!
(六)总结升华,背诵古诗
三、理解“咏”,回顾全文
其实很多表达赞叹、赞美之情的古诗名字中都带有“咏”字,(《咏鹅》《咏柳》)咏鹅是赞美——(生答:鹅的),咏柳是赞美——(生答:柳的),那咏华山是——(生答:赞美华山的),再读课题,读出赞叹、赞美的语气!(齐读课题)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间、称、代”。
五、课后拓展
文中寇准的《咏华山》一诗,仅仅是赞美华山吗?
【简评】
该设计全面体现了语境教学精神。首先,善于利用上下文语境中学习生字、理解华山的特点。教者将生字放在词中,将词放在文意概括中运用,并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诵读相关语句。其次,借文解诗。能够根据“文”描绘的情景语境指导学生解读诗歌大意,充分发挥了文包诗中“文”的造境功能。再次,能够借助学生的认知背景理解华山高大,在作业布置中,则进一步拓展语境的妙用,结合汉语语境中词汇的文化意味和寇准的人生经历,拓展诗意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