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我们结合承担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教改重点项目“中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在中药专业开办了科研实践班,按照“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改革课程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路,对中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把专业理论课教学由传统的7个学期调整为6个学期完成,在整个第5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第6、7学期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按照“学习—实践(科研)—再学习—再实践(毕业实习)—完成学业”的教育模式,进行学习和科研。
这种教育模式在普通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学生在第5学期参加科研实践,通过一学期的自主实验、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实验项目,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二是由于在校培养阶段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集中实践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三是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选择有开发前景的项目,并有较长时间使项目转化为市场产品,可以带项目创业。这种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投入过程与产出过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复合人才。
几年来,科研实践班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对历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学生的跟踪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学生的科研能力有显著提高:学生认为科研实践训练很有帮助的有96.0%,认为动手能力增强的有88.6%,认为查阅文献能力增强的有82.5%,认为增加了对本专业了解的有62.4%,认为撰写论文能力增强的有61.7%。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统计表明,2005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7.4%,高于全校7.47%;2006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7.62%,升学率为19.05%,分别高于全校8.51%、1.37%;2007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1.07%,高于全校7.12%;2008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2.23%,升学率为27.27%,分别高于全校3.88%、12.23%。用人单位对科研实践班的评价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与此同时,借鉴推广中药科研实践班的成功经验,学校相继又开办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科研实践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研实践班和旨在培养名中医的中医摇篮班,在更大的范围推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