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对象
本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2-5年)。
三、职业面向
面向行业及企业类型和就业岗位(群)表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测绘行业及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一线需要的,掌握从事工程测量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测绘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通过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测量基础知识:具有角度测量、高差测量、距离测量等专业基础知识;
(2)测量数据处理知识:掌握测量精度基本概念、测量平差基本原理、精度评定、误差分析等基本知识;
(3)控制测量基础知识: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基本方法及原理;
(4)地图及地图制图基础知识:掌握地图基础理论、地图制图和地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数字化测图知识:掌握空间数据采集、传输、编辑、制图等基本方法及原理;
(6)工程测量基础知识:掌握距离放样、角度放样、高程放样等点位放样方法,具有道路施工、建筑物施工及变形监测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识读工程图;
(2)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普通测量仪器设备,并会进行基本的仪器检验与校正;
(3)具备测量的基本技能,能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坐标测量;
(4)具有控制测量能力,能进行控制网布网、野外观测和数据处理;
(5)能够测绘数字化地形图;
(6)具有工程测量能力,能够进行施工放样、变形监测;
(7)能够使用专业软件绘制各种地形图及专题地图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对事业忠诚,勤奋好学,保守机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
(3)文化基础素质: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有初步了解,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人格。
五、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构建
六、专业核心课程
(一)测量数据处理课程
1.教学目标。课程知识目标:
(1)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观测条件对观测值质量的影响,熟知平差的任务;
(2)了解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及测量平差原则;
(3)理解条件平差的基本思想和条件平差的原理,掌握条件平差数据处理的方法,能用条件平差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4)掌握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对测量中的水准网、平面控制网进行评差。
课程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测量平差原则;
(2)能够利用条件平差的基本思想和条件平差的原理,进行条件平差计算;
(3)能够利用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间接平差法对测量中的水准网、平面控制网进行评差;
(4)能够理解误差椭圆在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中的意义。
2.教学方法和手段。“互动式”“交流式”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与归纳总结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和学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二)工程测量课程
1.教学目标。课程能力目标:
(1)能识读土木工程设计图纸,明确放样的要求;
(2)能完成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工作;
(3)能完成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工作;
(4)能完成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工作;
(5)能完成已知高程测设工作;
(6)能完成直线测设工作;
(7)能完成曲线测设工作(圆曲线、综合曲线、竖曲线)等。
课程知识目标:
(1)了解测设工作的工作内容;
(2)掌握角度测设的方法;
(3)掌握距离测设的方法;
(4)掌握坐标测设的方法;
(5)掌握复杂曲线的测设方法。
2.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三)控制测量课程
1.教学目标。课程能力目标:
(1)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的编写流程、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2)会进行导线测量的概算、验算及平差计算;
(3)会进行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4)能利用三角高程测量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等。
课程知识目标:
(1)了解编写技术设计的流程、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2)掌握导线测量的概算、验算及平差计算方法;
(3)掌握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方法;
(4)掌握三角高程测量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
2.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四)数字化测图课程
1.教学目标。课程能力目标:
(1)具有图根控制测量的能力;
(2)具有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的能力;
(3)具有利用CASS等软件绘制地形图并进行编辑、修改、图幅整饰的能力。
课程知识目标:
(1)了解数字测图与白纸测图的区别;
(2)了解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和地形图数字化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3)掌握全站仪及GPS-RTK的测量原理和数据采集方法;
(4)掌握CASS地形地籍成图系统数据处理和成图方法。
2.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五)GPS技术课程(学时:54,学分:3)
1.教学目标。课程能力目标:
(1)具有使用GPS接收机进行空间数据采集、测绘地形图的能力;
(2)具有使用GPS RTK功能进行施工放样的能力。
课程知识目标:
(1)子午卫星系统及其局限性、GPS的产生与发展、GPS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状况、美国政府的GPS政策及其新变化;
(2)GPS的组成,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接收通道;
(3)误差分类、消除和削弱上述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4)载波相位测量原理及实际观测值、整周计数和整周模糊度;
(5)单差、双差、三差,求差法的优点和缺点,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6)用测码伪距进行单点定位;
(7)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
(8)差分GPS原理、分类,单站差分和广域差分GPS。
2.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六)GIS技术课程
1.教学目标。课程能力目标:
(1)会根据GIS的建库要求对数据进行各项数据检查与处理;
(2)会利用GIS软件进行基本空间分析操作;
(3)会利用GIS软件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
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方法;
(2)掌握GIS基础软件的各项功能的应用方法及基本操作;
(3)掌握GIS的建立方法、步骤和产品输出形式。
2.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
3.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测试结合日常项目作业。
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说明:
1.计算表中每个☆的数值,填写在相应位置,是“0”的不填写;
2.用■表示考试课程,用▲表示理实一体课程,用★表示以证代考课程。所有相应符号放在课程名称前面。
八、保障措施
(一)师资条件的配置要求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既要有一支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任教学队伍,又要有一支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兼职教师队伍。专任教师要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即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兼职教师应该是企业的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及指导学生实习。同时,专任教师要主动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同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二)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
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职业和实践两大要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应该达到一定条件。
1.校内实训室(基地)。校内实训室(基地)主要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配备工程测量实训室。
校内实践数学条件配置表
2.校外实习基地。针对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测绘企业、相关施工单位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集中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及顶岗实践。
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计划
在校期间教育管理学分修满55学分为合格,其中:教育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必修学分在校期间必须达到28学分,选修学分在校期间必须达到3学分,共31学分。管理学分在校期间每学年平均分必须达到24学分,并且每学期不得低于12学分。
十、毕业要求
学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达到课程教学最低合格总学分,获得本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达到教育学分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一)课程学分要求
本专业课程教学最低合格学分为122.5学分,其中包含公共任选课 4学分。
(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取得下表中的职业资格证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