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级技术人力,本着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阶层向上发展的原则,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分层教学、统筹安排、资源共享。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利用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对中职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指导高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高职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服务石家庄建筑行业发展,结合建筑企业的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执行层,即培养适应石家庄地区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即建筑工程施工中懂技术、会操作的各工种领班或工长。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口生源已经单独组班,制定了与普通高中生源不同的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将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中职教师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由主管部门牵头,请第三方参与建立中、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认真分析中、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及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过程的衔接
实现在专业设置上保持中、高职的有效衔接,由石家庄市教育局牵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成立石家庄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业教育发展策略联盟,根据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特定要求,在石家庄市区和各县职教中心合理布局建筑工程专业,积极为当地建筑行业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形成系统培养。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从培养目标入手,结合专业所在的工作岗位(群),分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选取与中职不同的内容及深度进行课程建设,来确定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防止专业课内容低水平重复,把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添加到相关的课程中去。
通过对石家庄城建学校、鹿泉职教中心、三河职教中心、张家口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的调研得出结论:中职教育的一部分教学目标是对口高考,应试教育痕迹较重,虽然对专业课有所涉及,但有一定局限。此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较差,虽然有一些实训环节,但学生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另外,中职在校三年,还要学习部分文化课,专业课开设科目少,学生知识面有待拓宽。基于以上调研,我专业制定了有别于普高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核心课程如各类施工课程的培养,调整入门课程尤其是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精心设计专业拓展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三、中高职衔接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设计、认真实施,建筑技术对口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同时建筑技术对口学生具有纪律性强、肯吃苦、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等特点。在我校进行的三年学习中,无论课堂纪律、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均表现优异,每年就业对口率100%,优秀率98%以上。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2012年4月,我院承担了石家庄市教育局中职精品课培训班,我专业赵占军、王立群作为辅导老师参与培训。2012年12月,我专业邵英秀老师、王立群老师作为石家庄教育局聘请的首席评委,策划组织了石家庄市中职学校“南方杯”建筑工程技能比赛中的测量技能大赛及CAD技能大赛,聂俊兵、刘丽巧、房荣敏、王丽辉四位教师作为评委参与了中职建筑工程技能比赛。教师们工作认真严谨,获得了教育局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认可。
四、专接本成绩稳步上升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使更多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校专接本考试成绩稳步上升,201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接本成功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共计五人,2012年共计12人,2013年共计11人,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