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则是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较强的辐射作用。四是有的项目县没有将布局调整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工程”的辐射功能和效果。

农村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则是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

一、学校规模小、校点分散是我省农村教育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和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我省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学生数量少、校点分散等问题,基本上形成了村村办学校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学生源不断减少,使农村中小学布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2002年与1997年相比,我省小学在校生减少226万人,下降25%;初中在校生也呈下降趋势。2000年全省初中校均规模为932人,小学校均规模为180人,西部山区、北部高原坝上地区一些教学点仅有几十名学生。这导致了教育资源浪费、设备利用率低、办学整体效益差等状况,并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我省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布局调整主要是各县自行组织实施的,存有缺乏整体规划、投入不足、涉及面较小、形式单一等缺陷,因此,效果也不够明显。从1997年开始,原省教委、财政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谋划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199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对“工程”的总体规划、实施步骤、政策措施等做了原则规定,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我省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统一部署。至2000年底,短短一年多时间,全省共撤并中小学校(含教学点)3383所,涌现出安国市郑章镇综合教育小区、唐山市新区小学学区一体化管理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

从2000年开始,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在部分省份组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我省被国家列为重点支持的省份。2001年、2002年,全省纳入中央资金支持的项目县(市、区)54个,项目学校705所,资金总投入近4.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28亿元,省、市、县筹措资金近3.4亿元。至此,我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进入一个新阶段,资金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截至2002年底,共新建校舍92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2万平方米,撤并(减少)中小学校12886所,其中初级中学减少了286所,小学减少了12600所(含教学点4568个)。小学和初中校均规模分别达到237人和1017人。

“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较强的辐射作用。第一,通过学校的撤并,扩大了办学规模,使分散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设施得以完善,办学整体效益显著提高。第二,布局调整改变了村村办学校、自成体系的状况,形成了新的办学模式和格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乃至整个农村教育的改革,并为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学校的撤并和重新组合,有利于精简和优化教师队伍,实现学科教师专职化,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与交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通过布局调整能够稳步推进教学标准化、特色化、现代化建设。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工程”的进展不够平衡,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本位主义和自我封闭的思想严重,大局意识淡薄,对撤销本村学校有较大的抵触情绪,为“工程”的实施设置了障碍。二是“工程”整体规划不符合实际,有的因学校规模过大给学生就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学生辍学;有的则因学校规模太小影响了布局调整的效果,需要对规划作较大的修订和完善。三是“工程”资金缺口大。据测算,要达到“工程”规划目标,全省需投入资金100多亿元。而筹措如此巨额资金,难度很大。四是有的项目县没有将布局调整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工程”的辐射功能和效果。这些问题说明,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工程”需要把握全局,因地制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

(一)坚持正确的调整原则。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总的原则是:统筹规划,相对集中,扩大规模,注重效益。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农村小学和建制镇所在地学校布局调整为重点,突出中心学校示范辐射作用,逐步推进学区一体化乡镇综合教育小区建设,形成规模办学的格局。第二,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考虑到长远,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学生数量变化的趋势、教育发展对教学的要求等,在校舍建筑面积、占用土地等方面,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余地,使规划一步到位。学校布点要保持相对稳定,避免盲目建设、随迁随拆或打补丁式的建校方式。第三,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辖区内学龄人口现状及发展变化、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等,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案,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实行多种办学模式。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距离相近的乡村可以联合办学、交叉办学;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山区和坝上高原地区可建寄宿制学校,也可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大力推广唐山市新区和安国市郑章镇的成功经验,实行学区一体化管理和建设综合教育小区。推行新的办学模式是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如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集中校址;在学区建立操场、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公共设施,实行统筹管理,教育资源共享。寄宿制及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借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吸引社会力量兴建学校食堂、宿舍等后勤服务设施,为推行新的办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三)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要打破村村办学校的局限,在重新划分学区范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学校服务范围和校均规模。既要扩大办学规模,体现布局调整的规模效益,又要方便学生就读,避免因学校覆盖范围太大而造成学生辍学。学校规模大体可按以下标准掌握:农村小学每校在校生,平原地区不少于300人,边远山区和坝上高原地区不少于150人。农村初中原则上每个乡镇一所,每所学校服务人口2万人左右。每校在校生平原地区一般不少于900人,边远地区和坝上高原地区一般不少于600人。人口较少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三、我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要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思路,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

(一)强化政府行为,搞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布局调整工程主要由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负责实施。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各级政府对“工程”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同时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教育部门要进行综合协调,搞好项目规划、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并及时拨付;计划部门要尽量简化手续,尽快对新建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减免有关基建配套费用,并负责建设项目的监理和验收;土地部门对建设项目征用土地,要给予优惠政策: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力度。总之,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工程”的实施。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工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资金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的关键。要解决目前“工程”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就必须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筹措。省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每年除在预算内安排“工程”专项资金外,还要继续延长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每年安排6000万元的政策,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省从明年起将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每年可组织收入约1.6亿元,也可从中为“工程”调剂部分资金。各项目市、县要按照省规定的比例和数额,及时足额落实“工程”配套资金。同时,要相应地从上级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单独设立“工程”专项资金,乡级政府也要视财力情况,筹措必要的资金。变卖旧校舍所取得的资金,必须全部纳入“工程”总资金预算之内。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集资,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起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筹集的良性运行机制。在积极筹措资金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设立专户,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精心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各项目县要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严禁搞脱离实际的豪华建设;坚持以改扩建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坚持集中投入,投入一所,建成一所,不得留有资金缺口,造成“半拉子”工程或形成新的欠债。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要增强质量意识,抓住图纸设计、施工队伍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管,严格把关,严禁出现“豆腐渣”工程,确保改造和新建的校舍最低使用年限要达到50年以上。同时,要注重新建学校的后期配套建设,及时配备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和硬化等工作,使“工程”项目学校成为示范校、样板校。

(四)坚持把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为便于管理,我省按照危房比例、经济状况等因素,将纳入“工程”范围的147个县(市、区)分成了两大部分,其中危房改造项目县93个,布局调整项目县54个。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项“工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实施布局调整工程的项目县要进行危房改造,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项目县也要进行布局调整。这就需要将两项“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危房改造项目县要把危房改造纳入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之中,凡不在学校布局规划内的危房要坚决拆除,需要新建、改扩建的项目必须是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县要按照布局调整总体规划的要求,撤掉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危房比例高的学校,并要首先消灭现有危房。这样就能够使两项“工程”协调开展,相互促进,在布局调整中消灭危房,通过危房改造促进布局调整,既改善了办学条件,又使学校的布局趋于合理,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五)以布局调整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撤并一些学校,盖一些房子,而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布局调整,可以从不同侧面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一是建立新的日常经费筹措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仍然要适当负担一些中小学校办学经费。由一村办学改为几个村联合办学,因各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不同,各自所承担的办学经费数额也就不同。这就需要按照共同分担的原则,合理筹措一些办学经费,并建立起稳定的筹措资金的体制,切实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拓宽农村教育的领域。通过资产置换、合理分配、有效投入等方式,把闲置的学校改造成素质教育基地,对学生开展劳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或者将被撤掉的中小学校,集中办规范化幼儿园、独立设置的学前班、成人学校。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学校的撤并,教师也将重新组合,这需要按照新建学校的规模,重新核定教师的编制,裁减不合格教师,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的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教育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最佳结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北教育》2003年第10期,张益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