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在高中学习三年,其生命的发展是非常丰富的,成长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从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长至少包括身体的成长,知识、技能的增长,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人生观、世界观的健康发展,科学思维方法运用水平的提升,个性特长的生长与发展,对生命的敬畏感,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规则意识的形成,家国意识的形成九个方面。但是,这些方面的成长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是各自独立而为的,而是一个相互交织、互为前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综合发展过程。同时还必须看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既不是完全自发的,更不是大脑和肉体自然形成的,学生的发展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些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其自身的心理、认识和身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学生成长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一的学校,能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似乎主要是学习知识,成绩的好与差,是其最关注的。但实际上,从学生自身的视角看,学习和取得优良成绩只是其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交友、锻炼、玩耍、探究、融入组织、参加活动等都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内容的成长往往被家长、教师忽略。也由此造成了家长、教师关注和从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差很大,造成家庭教育、教师教导的无能为力,成为明显的代沟现象。
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呵护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成长,且为高中毕业后的健全成长打下基础,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的构建要从两个出发点来进行:一是从成人的视角看,学生的健全成长需要学校做什么;二是从学生自身的视角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干预和呵护。综合考虑,石家庄一中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的构建要点应包括以下五方面。
第一,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是全校性的工作,是要集全校力量才能完成和做好的系统工程。
第二,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的构建由石家庄一中学生生命发展指导中心负责研制和实施,各部门及每一位干部、教师参与完成。
第三,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与学校课程体系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关系,或者说,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许多内容,也是生命呵护体系中的内容,也就是说,学校的许多活动可能既是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次课程教学的实施,也是学生生命呵护的一个举措,这些活动可能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例如,国家课程校本化,其中包括学科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实施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教育,而这一定也是生命呵护体系的内容。再如,星华音乐广场,即每天晚间在星华楼响起的钢琴声,是学校生命文化课程系列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生命呵护体系的举措之一,旨在缓解高三学生一天的紧张情绪,减轻压力,为他们放松心情。
第四,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维度:
课程的维度:入学教育、群性训练、校园文化、生涯规划、体悟生命、校本选修,构成了石家庄一中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的课程系列。
时间的维度:入学、高一、高二、高三四个关键节点和环节。
内容的维度:交友的方式和认识、学科学习方法、人身安全、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与生命相关的随机事件、与师长相处的常识、自我管理与克制等。
形式的维度: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维护、课堂教学、现场咨询、统一测量、学科教学渗透、班会教育、专题报告、社团活动、徒步健行、心理拓展活动、制度约束(石家庄一中学生三年应完成的二十件事)。
主办人的维度:生命中心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
接受人的维度:学生个体、全班学生、年级全体学生、家长。
班会的维度:主题班会、共建班会、年级班会、活动班会。
第五,从多年学生成长研究的观察来看,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关键内容有下述几个方面,这是必须在呵护体系中做好的,它们的质量决定了呵护的成功与否,有必要在此做较为深入的说明。
首先,交友是高中生生命活动的最重要内容。对友情的理解、对正常同学关系的理解、对交友障碍的理解、对男女生正常交往的认识、对早恋的正确认识等内容是最重要的成长呵护内容,必须安排专门的教育与干预活动。
图1-11 星华音乐广场
其次,与师长相处是高中生生命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尊敬师长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树立起的价值信念。但是,如何认识、理解师长的教导与教诲行为,如何与师长沟通,如何配合师长,包括在不能理解的情况下配合师长的要求,是尊重师长的表现。
再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影响学生在校生命质量和后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导学生按照个人的智力特长,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是生命呵护的重要内容。
最后,自我管理与克制是高中生的必修课。高中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矛盾冲突事件,往往难以克制而爆发冲突,甚至做出极端举动。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班级活动中,能坚持始终如一按照规定、规范,要求自身行为和言谈举止,又需要极强的克制力。从这两方面来看,教给学生克制、控制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教给学生成功的方法。正如笔者常言“管住自己,你就成功了一半”。
上面所谈到的,只是在学校构建学生生命成长呵护体系的基本思考和原则,其具体内容、形式和实施办法还需经过论证和实验来最终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