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杰
2014年5月,我参加了甘肃省第二批督学岗位资格学习培训。通过聆听讲座,学习并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先进的教育督导体系、督导经验和办学特色,我感触较深,对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有很大启示,尤其是对如何提高县级教育督导执行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有了一些体会。
一、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困惑和困难
我们经常下基层搞教育督导工作,有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困惑:学校不欢迎,是因为你是去“挑刺的”不是去“栽花送经的”;领导很客气,那是“应付”;教师默然,那是无声的“反抗和回避”;说到问题的时候,说有个人感情恩怨成分在内,对成绩没有面面俱到的予以肯定,说你是在走马观花;临到组织需要考核提拔的时候,因为工作的性质所决定,说好话的是少之又少;需要职称评定了县局说不在教学一线没机会、多让让,等等。总而言之,由于管理体制未理顺,各基层教育督导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领导不力,人员不足,使督学活动受到制约。诸多的困惑和困难使督学活动的执行力未能得到有效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尴尬的角色地位与肩负的使命不相符
督导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制未理顺,监督者与管理者实为一体,有效的督学权未能全面落实;在实际督学活动中“裁判员”和“运动员”未能区分,因此“判”与“不判”“判轻”“判重”显得尴尬。《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有四个年头了,可对县级教育督导部门来说,隶属关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县督导室虽说是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可隶属于教育局,督导人员的考核是由教育局负责,督导人员走的是教师职称。由于职称名额限制,出现了低职称人员督导高职称人员的极不和谐的场面,致使督导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削弱了督导职能,督导结果难以落实到位,督导过程中出现诸多困难。
(二)单薄的督导力量与繁重的任务不匹配
县级教育督导工作队伍单薄,但肩负督政、督教、督学的重任。我们在《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之初,县上建立了四个督学责任区,划片开展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省市督导部门的认可和肯定。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深感困难重重:一方面督导结果未得到充分运用,致使学校对督导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我们的督导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还不能和时代接轨。督学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兼职督学多,变化大,流动广,不利于开展督学活动。督导人员培训学习训练观摩的机会少之又少;督政工作几乎空白,问责机制难以发挥,执证上岗工作还需政府认可,独立行使职权的空间狭小,等等。
(三)条件保障与教育督导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县级教育督导室作为最前沿,属于教育督导的一线基础队伍,覆盖范围最广泛,作用发挥最直接。要开展督学活动,就必须有足够的督学经费。督学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不仅影响督学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影响督学活动长期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督学活动的开展。
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教育督导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相关因素较多。教育督导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保证督导工作的高效运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制度建设。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相应的工作制度,会使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教育督导职能的发挥。
1.要理清教育督导工作三个任务。一是要理解好“三层关系”: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教育督导中督政与督学的关系,教育督导中监督与指导的关系。二是要明确“三项职责”:明确督导检查职责,明确评估考核职责,明确指导服务职责。三是努力建立三种(督、导、评)机制,实现三位一体的督导体制。“督促到位不越位”,这集中体现在“依法督政”,当好政府参谋;“指导到位不包办”,这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以制度、规定为准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现问题指导到位,解决问题协调到位;“评估到位不姑息”,检查评估时,严肃认真,严格标准,客观公正,不打折扣。
2.要落实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的三要素。落实教育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的“三要素”。(第一要素——“三熟”:一熟国家教育、督导相关政策法规。二熟本县域内教育的基本情况。三熟本县域内学校的基本分布。第二要素——“两清”:清楚学年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清楚包片学区各校的基本情况。第三要素——“一勤”:勤于深入包片学校,了解学校发展新动态,确立和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教育督导从区域层面来讲,应当尊重城乡差别,在评价指标、督导重点上科学设计区分度,不能用一个标准、一套方案、一个尺度进行衡量,要实行城乡分开、分层督导评估,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促进不同起点的差异性、多元性发展。同时,加强对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整体性评价,促进以城带乡、以强扶弱,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均衡发展。
3.要创新学校督导的评价模式,促进不同类型学校共同发展。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机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结果的认同度。我们把随机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达到相互帮助、彼此兼容、优势互补,形成了“随机督导为点、专项督导为线、综合督导为面”的立体督导模式。一是充分发挥随机督导和专项督导的作用。在进行随机督导和专项督导的过程中,我们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关注热点,努力做好“督导前精心安排,督导中督促指导,督导后总结反思,加强督后回访制”,使每一次随机督导和专项督导都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重要参考。二是从学校层面来讲,实行分类评估督导。对于办学规范、机制健全、特色鲜明、社会满意度较高的品牌学校,应当尽量减少低层次的常规型评估、制度性评估、教条性评估,对有些项目实行免检制度,淡化检查加强督导,突出发展性评估、水平性评估和创新性督导,鼓励学校进行改革创新,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一般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历年督导评估结果,为学校发展把脉,找出问题和不足,实行有针对性重点评估或者专项评估,适当减少评估项目,促使学校找准发展方向,积极补齐短板,提高发展水平。对于薄弱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教学点,要降低评估标准,重点规范办学行为,通过督导评估,帮助破解发展难题,推介优秀办学经验,支持学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台阶式缓步发展,逐步提高要求,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4.要重视教育督导结果的有效运用。督导结果的有效使用,决定着督导的意义和作用。一是纳入目标考核,提高考核比重。在年末的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的综合督导评估中,我们立足学校工作实际,注重检查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将每一次的随机督导或者专项督导的结果,进行以校为单位的学期小结,纳入到组织、教育半年目标考核当中,占到30%的比重。二是及时进行反馈交流,提升督导质量。每次督导检查结束后,都能及时召开督导工作汇报交流会,参加检查人员针对检查情况,分别作以汇报,之后进行座谈交流。因为汇报材料融入了检查人员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所以他们的点评有针对性,分析有实效性,评价有依据,建议有质量。汇报中明确了教育工作的优劣,交流中找到了督导工作的不足,为教育发展和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推动了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创新督导结果的公布方式。县级的每一次督导评价结果都要以适当方式适当的范围向社会公布,可以通过教育类期刊、督导网站等,向社会公示,提高人民对教育的关注度和公信度。
(彭杰 正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