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勋
一提起“督导”这个词,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我国教育督导经历了秉承、沉寂、恢复、重建四个阶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督导工作也不断深化。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督导工作的探究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完善督导制度。从1991年原国家教委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到201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出台,以及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由无序到有序、由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教育督导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不论是高层设计,还是底层实践,都认同督导的作用。督导工作已被教育同仁普遍认同,它的作用不可低估,非常突出。正如有人形象地说:体育靠比赛,卫生靠检查,教育靠督导。目前,我国教育督导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四级督导体制,这种督导制度,说明在我国已形成了有机的督导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督导网络机构。
三年前我县在庆阳市首先创建督学责任区,以督学责任区为主体,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进行了一轮综合督导检查,还开展了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工作、全县中小学冬季取暖工作和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专项督导检查。现结合以上督导实践活动,就搞好教育督导工作,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抓好“四个突破”,提高督导实效
一要在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上有所突破。在角色定位上,由“督”向“导”转变,切实转变职能,向服务性转变。督学应和被督导学校打成一片,客观公正,抱着促进工作的心态,增进亲和力,对学校的督导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扭转居高临下、挑剔毛病的错误认识。在行为实践上,力求态度、能力、方法、措施的全面把握,积极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督导就是为学校谋发展、大服务的思想,做到思想认识与行动实践的有力结合。
二要在理论学习和政策引导上有所突破。督导人员在学习上要有好学、博学的精神,敢为人先,学为人先。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打铁先要自身硬”的教导,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做高效学习的楷模。我们对全体督导人员采取有效学习管理,规定篇目,分阶段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始终如一。三年来,组织督导人员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督督导条例》等十多种教育法规政策文件和《教育学》《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著作。还印制“督导室个人周工作学习小结表”(工作回眸、学习心得),建立“两句话说事”制度。这两句话不是简单地述说,每个人必须对自己一周所做的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心得,用两句话高度概括、富有创意的在单位周一例会上向职工述说,班子带头,长期坚持。大家由开始的不愿说,到现在的人人抢着说。实行积分分类评定,计入年终综合考核。既锻炼了职工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督导人员只有学为人先,才能吃透政策,领会精神,贯彻有力,指导有方。
三要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上有所突破。有人说过:境界决定大小,态度决定成败,方法决定完美。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对自己所干事业热爱的程度和成败的关键,我们确实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如果一个人没有忠于职守的仁爱,没有倾情浓烈的赤诚,没有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必将一事无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金鈅匙。因此,在督导方法上一定要客观、科学,客观是最好的工作态度,科学是最好的方法论。成就事业,解决问题,方法正确,问题迎刃而解。方法不对,很可能使问题由易变难,甚至使问题复杂,搅乱时局,激化矛盾,加大难度。督导也有它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的遵循原则,我们必须在督导方法上,力求与时俱进,端正督导工作态度,探究态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我们每一次的督导工作有切实的执行力和保证满意的效果。
四要在工作过程和督导结果利用上有所突破。任何事情都由起因、过程、结果组成。督导也不例外,我们在工作过程上,要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对每一次的督导,在目标的构想、主题的确定、方法的使用、结果的预期上都要有一定的宏观谋划和微观操作,做到严肃、慎重、认真,力求过程完美细致,结果客观公正。督导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我们态度的认真程度对基层学校本身就有着一种启迪教育。如果我们工作过程粗放,不遵循原则,马虎做事,结果不公正,草率评价,我们的工作就难以让人敬服。督评反馈时,该表扬的必须表扬,该惩戒的必须惩戒,不能不分贤愚,不辨好歹。表扬好的,积极打造宣传平台,正确引领,自我加压,给力奋进;惩戒差的,指出不足,对比反思,自我觉醒,力促改进。杜绝意气用事、感情做事,真正说实在话,做公道事,力戒督导游游转转,走马观花,评价结果粗滥。
二、运用督导手段,强化督导工作
一要狠抓政策落实。国家层面、专家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对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一些地方政府落实督导体制机制建设却迟迟没有推进。督学责任区的建立,挂牌督导的全覆盖,使我们的督导任务成倍增加,下乡出差次数增多,随之而来的交通差旅、办公设备、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费问题,是困扰当前县级教育督导工作的大敌。我们既担心工作,又要考虑经费,承受双重矛盾心理压力。《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指出:督导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但由于缺少经费投入的明确数据指标,县财政以此为由不予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要求的“两独立”“两并重”“两转变”未得到很好落实,政策执行力失于疲软。地方观念认识落后于高层设计规定,口惠实不至。我们希望教育部自上而下安排开展针对《教育督导条例》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督促地方加快对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设的步伐,使教育督导体制、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更好促进现代教育督导的成熟。通过运用督导手段,强化教育督导工作。
二要狠抓队伍建设。《教育督导条例》对教育督导人员的准入条件要求是很高的,学历、工龄、思想、素养、健康都有严格标准。但是一些地方在教育督导人员的组成配备上,忽视准入条件,降低门槛,粗放入口关。把教育督导当作闲置部门,调入人员很粗心,不注重条件的好坏、内涵素养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专业学科的搭配、年龄结构的合理、身体健康与否等。建议上级督导部门对下级部门督导人员的构成进行适度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测算评比督导人员的构成合格比例,强化督导队伍的规范建设,严格督导人员的素质优化、组织管理。通过督查,倡导地方政府严把入口关,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督导人员结构,提高督导工作效能。
(张建勋 正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